四月初八尹喜真人圣诞广布道德澹然无为清虚自守八字真言口诀引领社会正能量_道教文化-天然道观
尹喜真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巨无上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自幼研习古籍,精通历法和天文学,善于推算阴阳变幻。仰观天象,俯察世间,无所不明。大度恢杰,不修俗礼,以损身济物为己任,不求闻达于世。
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尹喜见到天下将要乱局,便辞去大夫的职位,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于下僚之中,隐居微末之职,从事道德修养,因而被尊称为“关尹子”。道教中对他地位极高,将其配祀与老子一侧。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记载了关令尹喜的故事,他曾是周的大夫,也是函谷关的令。当老子西游时,他望见紫气浮动在函谷关,便知道有圣人的出现,就留心观察,最终得到了老子的面遇。老子也因为他的奇特之处,对他加以书写九篇文章,即《关尹子》。
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就是古代函谷关候见老子的地点。终南宗圣官,是旧时帝师居住的地方,与此相关联。在这里,有个故事说当年老子授经后,再次出现在成都青羊肆,并赐予他“文始先生”的名号,这也是《庄子》中的“博大真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尹喜的身上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不要轻视小事,小隙沉舟;不要轻视小物,小虫毒身;不要轻视小人才,小人才贼国等等。这些建议对于管理国家、经营商业以及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关于武当山和尹喜岩的一段传说,说武当山上的石门石室就是他的栖息地,而牛槽涧和青羊涧则是与他的故事有关的地方。这座山里还有铜床玉案遗址,但现已废弃,其居所名为仙岩,因为这里曾经与神话中的仙人们相会,所以被誉为仙境之一角。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论来看待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他说:“在己无居,形物自著。”这表明了他对待世界非常自然,没有强行改变,只是在自己的内心保持清净,让外界的事情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他还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芴乎若亡,寂乎若清。”这说明了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欲望的心态,而不是为了物质财富或权力不断追逐,这样的状态才能够真正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