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晋朝时期著名的道教高士。他是三国时期高士葛玄的侄孙,因此有“小仙翁”的美称。葛洪曾被封为关内侯,但他选择隐居在广东省罗浮山中生活,其著作如《神仙传》、《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等都流传至今。
出生于江南士族之家,他的祖父在吴国担任了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并因其贤德被封为寿县侯。他的父亲也仕途多端,最终成为邵陵太守,在官位上去世。作为家族中的第三个儿子,葛洪受到了许多宠爱。但随着父亲去世,家境开始衰败。在十六岁那年,他开始学习儒家的经典,如《孝经》、《论语》、《诗》和《易》,尤其对“神仙导养之法”感到浓厚兴趣。此后,他从郑隐这位炼丹术师那里学艺,并深受器重。
西晋太安元年(302年),他的老师郑隐预见到季世将乱,因此带着学生们逃往东方的霍山。而葛洪则放弃了世俗的事务,以修行玄静为志。在鲍靓先生那里学习得更多,而鲍靓对他印象深刻。当建兴四年(316年),他返回故乡,被东晋开国皇帝以旧功赐爵关内侯。之后,他回到广州,却被留下辅佐刺史邓岳,而最终定居于罗浮山,从事炼丹活动。
在罗浮山期间,葛洪不仅继续研究与撰写文集,而且还系统地总结了先前的神仙理论,将之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他强调,要想成仙,就必须以忠诚、孝顺、仁慈和信念为基础。如果没有修养,只专注于外面的方术,那么就无法长生。这一思想融合了道教戒律,使信徒需严格遵守。
除了精通医学和药物学外,葛洪还主张道士应当兼习医术。他认为,没有医术的人即使修成了仙,也可能因为病痛而无计可施,即便保全生命也不容易。这一点体现在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该书收集了一系列简单易得且价格实惠的救急用药,这些都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案,为以前复杂难找又昂贵的救急药品提供了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尽管他的生活充满传奇色彩,但正是由于他的智慧,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以及临床急症治疗方面的一项重要贡献。 葛洪一生的作品丰富多样,有二十卷内篇五十卷外篇,一百卷碑颂诗赋、三十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以及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此外,还有五经七史百家言及兵事方技短杂奇要共计三百一十卷,以及金匮药方百卷及肘后备急方四卷。不过,由于失落或散佚,现在只剩下十三种相关著作收藏在《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