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学道术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在天然道观的道教文化中探究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虽精湛,却未能延长寿命。作为大清名臣,他对养生颇有研究,但终究仅活了62岁,这与他晚年的艰难和养生的不当是分不开的。
在饮食上,曾国藩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日常生活中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对晚年时期的自己说过:“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即使军务繁忙,他也“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认为这是养生之宜,也体现了崇俭之道。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因此避免摄入肥鱼大肉,以免损伤脾胃。少吃、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帮助养护脾胃,使其健康长寿。
曾国藩重视精神涵養,最明显的是他的“早起”习惯。他的祖辈数代都提倡早起,而他更坚信:“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通过晨练,可以振奋精神,并调理气息。在繁忙的公务面前,这个习惯带来了无穷妙用,同时影响到了他的幕僚、将领,以及后来的许多人。
曾国藩还注重体育锻炼,他认为强健筋骨是养生的常态之一。他每天坚持饭后散步一千步,并告诫家人亲自种植园艺,不要依赖奴仆。出门时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给家族立下六项必做事项,每日必须完成包括散步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这对于身体虚弱的小儿子曾纪泽来说,是转弱为强的重要途径。
除了书法和围棋,曾国藩还利用这些活动来培养忍耐力和心性。此外,他把书法视作一种调节情绪并进行肢体锻炼的手段。而围棋则能够帮助他在紧张工作间找到放松的心态,在危机面前保持镇定。这两种运动虽然平静但效果显著,而且适合长期练习。
然而,即便如此,曾国藩晚年的生活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过度劳累,加剧了原有的健康问题,如肺病及牛皮癣等疾病。另一方面,由于心神郁闷的情绪低沉,也可能促进了疾病发生发展,最终导致中风身亡,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