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家代表人物王嗣琳道长与古籍物品共鸣
他,俗名王碎五,号得一子,陕西省陇县人。1914年3月15日生,幼读书,十二岁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的情怀淡泊,以道为心,22岁弃俗出家,入龙门洞道院礼冯高德为师,赐法名嗣琳。
1938年秋,他常住西安八仙宫,与赵理忠、高功主教等共同学习经教义理、阴阳术数和《易经》,常用“奇门遁甲”为人解惑。此外,他还请教老修行及中医名师深研中医医学,为善信排除病患。
1950年后,他寡欲澄心,在楼观潜心修持,为道友授诵《皇经》之法及高功秘法,与曹公结良朋至友共勉励。
1978年宗教政策恢复后,他回龙门洞任知客,与道众相协奋力整饰殿堂;1981年在楼观台和华山玉泉院主持神像开光,并在玉泉院举办经忏献出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籍等;之后,对于缺乏教材的问题做出了贡献。
1983-1985年间,他多次应邀主持斋醮胜会、经忏,并参与筹备工作;并且在青崖洞施茶舍药、广结善缘,被乡里民众称颂。在他的努力下,全真冠巾仪式得以举行,并对陕西道教的发展有所贡献。
最终,在农历九月十一日七时,因劳累过度羽化登真享年72岁归葬于楼观知事坟。他以虚无为心、信仰虔诚、爱国爱教,是一位慈爱和同情的人,不论身份,不分教派,都愿意济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