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琳道长高师的道教形象介绍在古籍中的寻宝之旅
王嗣琳,一个名为王碎五、号称得一子的陕西人。他于1914年3月15日出生,早年就读书,但在12岁时放弃学业跟随父母经商。尽管他对世俗事务不感兴趣,他内心却始终渴望道教的智慧。在22岁那年,他抛弃了俗世的束缚,加入了龙门洞道院,在冯高德师傅那里学习,并获得了法名嗣琳。
1938年秋天,王嗣琳定居在西安八仙宫,那里他参与赵理忠高功主教的冬季学习,同时也负责八仙宫中的磨头工作。在完成每天两斗磨粮任务后,他与同修们一起研讨经典和神秘术数,如《易经》,并常常使用“奇门遁甲”来解答人们的问题。
1942年,王嗣琳返回龙门洞,与高功闫理孝共同学习全真高功的秘密法则和斋醮仪式。此外,他还向傅高善学习《皇经》的诵读方法,并请教中医专家深入研究医学知识,以治疗疾病。他的儿科治疗和针灸技艺尤其受欢迎,因此周边乡民都尊敬并传颂他。
1950年代初期,王嗣琳住在楼观台,一心致力于修炼丹药、研习子书、《群仙要语》以及龙门心法。他不仅教授道友们《皇经》的诵读方法,还授予他们全真高功的秘密法则,这些都赢得了众多人的赞誉。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位阴阳先生曹公,他们成为知音好友,为对方提供支持与鼓励。
1978年的宗教政策开放后,王嗣琳回到了龙门洞道院担任知客一职,与弟子们一起整治殿堂、重塑神像。他以严格之举维护香火,以认真的态度养成元气,为积累功行而努力奋斗。
1981年春季,由于杨嗣真道长邀请,王嗣琳主持了楼观台说经台神像开光仪式;同月,又应李信志住持之请,在华山玉泉院进行类似活动。那一年秋天,由于邀请再次到玉泉院主持忏悔活动时,将珍贵的全真高功秘籍及其他重要文献赠送给当地居民,这些行动为恢复和传承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
1983年的10月份,再次接受邀请,在楼观台水陆超度胜会期间举办忏悔仪式。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在组织寺庙活动还是解决百姓疾苦上,都展现出了他的慈悲与智慧,使得整个社会都对他充满尊敬。
1985年的春节前夕,当听闻龍門洞下院藥王洞需要修复时,不顾个人的辛劳,无私地组织募捐材料,用自己的力量修复该处。这项伟大的事业完成后,他选择隐居千阳县青崖洞继续修炼生活,而他的善行仍旧被乡亲们所铭记。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同年的四月份,当陕西省道教协会筹备工作需要人才时,没有犹豫地加入其中,为推动陕西省道教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在八仙宫主持祈福庆祥大斋胜会,让人们见证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型宗教盛宴。
1986的一开始,当三月古庙会即将到来时,作为主要人物之一,对古庙会中的各项法事保持着极大的关注。而当田监院请求开坛举办全真冠巾仪式时,也没有拒绝。夏至之后,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加剧,被安排去楼观台休养,最终因劳累过度,在农历九月十一日七点羽化登真,全身心投入到精神世界中去了,从此永远离开尘世,其遗容安葬于楼观知事坟旁。此刻,每个人提起这位先辈,都能感受到他的无比爱国情怀,以及对于待人接物总是以仁者之心对待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