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人在自然中的真经注卷之一
无为之人在自然的真经注卷之一
老子曰:有物混成,凝湛常存,故言有物。陶冶万类,故言混成。先天地生,首出庶物。惟象无形,如天之高有大象,惟道之广无定形。虚凝为一,气散布为万物者也。
窈窈冥冥,寂寥淡漠,言道性深,微不可测。不闻其声,不见其色,不知其名,无从而论。此乃大道之妙用也。
夫道者,大同无别,大化无形。大同则百姓和睦,大化则万事自理。圣人以此观察治国,以此行于身心。
老子曰:执德以御民者,其位不居,其心不仁;执法以治国者,其政不均,其民不安;执智以谋敌者,其计不远,其战必败。
至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修;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得其道,一身虽微,可以有天下,则一身为大。
失其道,则天下虽大,无所容其身,则天下为小也。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我与观其中,以乐君子焉。这便是《通玄真经注卷之一》中对“无为之人的”描述了,他们通过理解和实践“道”的原理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从而实现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的统一。在自然界中,无为之人能够顺应变化,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获得生命力和智慧的大通融合。这正如老子的教导,用简单、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的方式去处理世间的事务,不求名利,只追求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外部世界的一致,这就是“无为”的精髓所在。而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通玄真经注卷之一》的价值所在,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人修养,同时又要关心社会秩序,为的是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