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步虚仪起源考与古灵宝经分类论 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中心结合道德经100金句的物品解读
道教“步虚”仪的起源与古灵宝经分类论 ——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中心的考察
在东晋末年,出现了一部名为《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古灵宝经,这部经典近数十年来备受国际道教学界关注。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经所阐述的灵宝“步虚”仪式,对中古以来道教斋醮仪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此外,该经提供了“步虚词”的最早形态,也使得围绕该经在敦煌本《灵宝經目》中的归属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根据敦煌文书P.2861和P.2256宋文明《靈寶經義疏》,陆修静(406-477)将古靈寶經划分为“元始旧經”和“新經”两类。而小林正美先生提出,敦煌本《靈寶經目》已经被陆修静作过重大改动,他认为应该根据古靈寶經各自所尊崇的经典和主要神灵,以及是否有“三洞経書”的观念,将其重新划分为由葛氏道派创作的“元始系”和由天師道创作的“仙公系”。
由于《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虚章》在古靈寶經分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因此学术界对其归属形成了三种主要看法:一是按照敦煌本《靈寶經目》的现有分类,将其归入“元始旧経”。二是依照小林正美先生提出的标准,将其划归到属于后来的更晚期出世而非原初存在的一些较晚出世的更接近于现代理解的小说般的情节构成。在这个过程中,小林正美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法,即将这些传统上的"元始旧経"重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元始系”,即从葛氏道派创作出来,而不包括任何后续或扩展;以及另一种称之为"仙公系",则是在天师派之后产生,并且包含更多后来才增加进去、甚至完全不是原始内容的事情。
我们认为,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洞玄霊宝玉京山歩虚章》的核心教义思想与「元始旧経」完全一致,因此应属于一批最早问世的「元始旧経」之一。而该经相关内容又对較後出世的「新経」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我们支持并维护着这份最初资料记录下的真实状态,而不是那些随后的修改版本或者附加内容。
此外,我们也强调要重视的是除了关注个别差异之外,还应该更加重视这些文献之间根本教义思想上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意味着,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它们作为整体宗教信仰体系内的一部分的地位。同时,它们也是我们今天能够了解过去信仰系统的情况重要参考文献。
总结起来,在探索这一领域时,不仅要考虑到每个具体案例中的细微差别,更需要把握住这些不同文献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心理背景,以便全面地解读整个历史脉络。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推断出各种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