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本变异数字微改意境大变探秘性无为又无不为深意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 当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挖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盛行四海的经典国学《道德经》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的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差异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在前,“道”在后,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这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的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 之 相随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要一个字就变了,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的理解是阴阳交感,有的是物从无而生,而这两种理解都与《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密切相关,即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下万物皆由“一”的原则产生,从简单到复杂发展。
还有: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处更为巧妙,只是两个字的一个偏旁上的变化,却导致意思完全改变。一种解释是在老年才能够展现真正的大才,而另一种则意味着自然而然地达到高层次,不需要刻意追求或人力造作。这一概念贯穿于整个作品中,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有人认为,这些可能都是由于抄写错误造成。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把执今改成了执古,上善如水改为了上善若水,更令人困惑的是第四十五章竟然被移到第一章位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道家哲学》的思想确实太过先进,不适合当时统治者的集权政策。而原本翻译中的品行标准,则将会削弱统治者的权威,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判断标准,使得统治变得困难。此即为什么统治者想要禁掉它,但因为其影响力太广泛,只好通过修改使其变得更加含糊,以防人们深入理解其中奥义。
自古以来,《道家典籍》的晦涩艰深已是不言而喻。但正是这些难以捉摸的地方,也让它们成为时间检验最稳固的一份宝藏。如果你愿意,我建议你多读一次那部神秘又智慧非凡的小册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