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自然之道天然道观探秘道教文化的家乡与远方
在梅花即将盛开之际,我再次离开了我的家乡。冬天悄无声息地逝去,北京竟未见一场雪。林海音的“骑着毛驴儿逛白云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但我得知,住庙的道长近日来疲惫不堪,而庙会却热闹非凡,一个南方人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情形。
在车站与朋友告别,我们并未有太多时间相聚。在新年的第一次相遇,便是在那离别的车站。我送给他半年前托付的小像,以及一个平安符,以作新年的祝福和平安的祈愿。他高兴地收下,并没有细看,只是笑着说,他要放在最里面的口袋里。十分钟后,我们在车站分别。他将前往广西学画。
每一次赶赴都匆忙,一年又一年,我似乎一直在奔波劳苦中度过。在回家的路上,我带了一本小说,其中有一篇《夜车》,作者提到南拳妈妈的歌:“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回到家乡,每个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说起一年来的收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抛之脑后,最终只留下一句祝福,一点感慨,最幸运的是大家都平平安安地坐在一起,没有谁缺失。
家乡的年味虽然浓郁,却也缺乏暖意,像常年不归的人回家,就像是落脚旅馆。不过想想,这些地方都像是短暂停留,不管走向何处,都像是短暂落脚,直到归根结底才明白自己其实一直在流浪,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离最初的地方越来越远。
韦庄曾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我,在家的夏夜总能听见水声。当白天的声音消散于凌晨时分,那声音清晰如梦。我意识清醒几秒钟确认它,然后再次入睡。如果在地图上标记我曾经居住的地方,我发现一切缘起沿着这条河流,这是一条明确线索。当我踩着细沙朝河走去时,那水似乎是我当时所见,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了。
一年来“浪迹”的地方很多,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每天还有时间去白云观,却在它最热闹的时候离开回到南方家的怀抱。回到京城遇上的最后一天庙会,我才知道热闹气氛尚未消散,大太阳正好照射至邱祖殿的一道窗台上,有个道长正在那里写字。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在这个没有空调的地方度过了一个冬季,让那些始终待在暖气充足室内的人感到惭愧。
老师常讲赫拉克利特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事物变化不可捉摸。一位旅行者三毛,在丹纳利芙群岛看到的一幅画,让她开始怀念江南杏花烟雨,但是她的生涯从未停止过流浪,她说:“不要问我从哪儿来,我的故乡就在远方”,此后的回望只存在梦中,当时画里的避秦者与她隔绝千山万水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田野”,高晓松这样写。而有人也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无论如何,要成为一个人,要好好活下去,不管“流浪”何处,只要初心不忘,把每个短暂避风港当成回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