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十大道教名人通鑑卷之二十四真仙體道秘傳
鄭思遠,少為書生,善律曆候緯,晚師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太清金液經、洞玄五符。入廬江馬迹山居,仁及鳥獸。所住山,有虎生二子,其母得人格,以虎父驚逸,而虎子未能得食。鄭思遠見之,将還山舍養飼;虎父尋還依思遠後,他每出行乘騎虎父、二虎子負經書衣藥以從。
時於永康橫江橋逢相識許隱,並具煖藥酒;虎即拾柴然火。隱患齒痛,從思遠求虎鬚欲求熱插齒間得愈。他為之拔之,而兩頭猛獸伏不動。
臣道一曰: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鄭思遠可謂上善者也,是以養道林泉,仁及鳥獸。而古人所謂養虎自患者,此必然之理,但他不見其為患,又負經書衣藥以從,加上拾薪而然火,可謂道之高德厚,上善之感也。
葛洪,小名稚川,大名丹陽句容人。他性寡慾,不好榮利,以儒學知名。在家貧困時,他躬自伐薪以貨紙墨夜輙寫書誦習。他精研神仙導養之法,並與祖玄吳時學術同享仙境的智慧和機遇。
晉成帝咸和初年,他被召補州主簿後,因固辭不就,因此選擇領大著作。他在老年期盼長壽,便開始研究煉丹術。在廣州刺史鄧嶽留他下來不能離去的情況下,他最終決定在羅浮山煉丹。在那裡,他優游閑養著述不輟,其自序云:「我體乏進趣之才,只偶好無為之一業。」
他的文章深邃且富有哲理,被世儒徒認為是「抱樸子」、「內篇」、「外篇」的作者。他的一生充滿了對自然界的探索和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最终達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被視為「尸解得仙」。他的生活方式簡單,不追求世俗榮華富貴,更不是一般的人類理解能力範圍內的事物。
黃野人的故事則更加神奇,一粒丹藥讓他成為地行仙,在世間流轉,但始終保持着超凡脱俗的氣質。一位遊客曾在羅浮山中遇到一個身穿紫袍的人,這個人笑了一聲便消失了,那就是黃野人。而宋度宗咸淳中的一個戴烏方帽者的故事更是令人難忘,那個人似乎與黃野人的精神有着千絲萬縷的連結。
楊羲是一位美姿容、言笑晰悟的人物,他與許翽等九位人物一起修炼達到了極致的地步,被尊稱為「九華安妃」,並獲得了大量神通力。但楊羲最终選擇隐退,不再參與世俗事務,只是在北地告終,這種淡泊明志的人生態度,使他成了后世仰慕的人物之一。
許翽是一位雷平山上的真人,他接受過楊羲的指導,并传授給他三天曲素鳳文。此外,还有一段關於許翽家族成員都修炼成功甚至超越彼此的情况,其中包括他的儿子黄民,也是一位修为高强的人士,对外界影响巨大,但他们都选择隐居,不愿意参与尘世间的事务。这两家的历史与文化对后来的许多宗教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被视为“化劔”、“坐禅”的典范,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修为路线,都能够达到超脱尘世的心灵状态,从而获得长寿或永生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