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本变异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意境翻转数字符改引发深远影响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这个发现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当时挖掘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在这些文物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熟知的国学《道德经》的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间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建议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在前,“道”在后,所以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这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上(下)之相盈;音声(音、声) 之 相和;先后(先、后) 之 相随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有一字不同的变化,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之间产生生命力,就像阴阳交融,而"难易"之间完成一切事业,则是从简单开始。一切事情都是从细微处开始,以此作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推广。而对于声音与音乐,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引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它们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而不是强迫或拷问。
还有: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点更为精妙,只是在一个字的一个偏旁上出现了差异,但意思则完全不同。这一句意味着人才往往是在晚年的才华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大智慧通常需要时间来培养。而另一方面,它表明真正的大才并不需要刻意追求或人为创造,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
如果把这放在整个《道德经》的全文来看,那么“免成”的含义贯穿全文,不料,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反倒是“晚成”。有人认为这些可能是由于翻抄过程中的错误造成。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地方,如将执今之道改为了执古之道,将上善如水改成了上善若水,即便将第四十五章修改成了第一章,这又为什么呢?
当时,《道家思想》的确太过先进,并不适合当时统治者的统一集权观念。原版上的翻译如下:“品行最优没有标准,因此拥有品行;品行最劣没有违背标准,因此缺乏品行。”如果百姓都相信这样的理念,那么统治者设立并推广礼法纲纪就会失去约束力,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标准,从而让统治者的统治变得困难。因此,当时统治者想要禁掉《 道家典籍》,但因为它影响力太广泛,所以只能通过改变第一章,使其更加模糊,使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不过,由于典籍晦涩艰深自古以来便公认,而且司马迁曾提到:“ 道家的理,其实容易实践,其辞难以理解。”
尽管如此,《 道家典籍》的奥秘仍然能够抵御时间检验,因此希望大家能多读读 《 道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