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无欲则刚道家之大用无用为大用者不屑

无欲则刚道家之大用无用为大用者不屑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中“无为不争”被视为其根本。然而,这是否真正反映了道家的修行?道学是一种哲学思考,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大道中产生的,有形有相终将归于无形无相。人们执着于世间“有”,却忽略了这种执着只不过是追求一场无法抓住的事实,尽管让心用心,但最终只能带来情感上的痛苦而无他益。因此,不如一心证解,无欲则刚,保持内心纯净,不被外物迷惑。

南华真人的《人间世》篇提醒我们,在混乱的人生旅途中保全身心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庄子说危险,是指每个人都站在自我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是非之争。真正圣人的做法是不去用尽心思去辨别是非,而是在做好忘我的功夫,只有内在得到平和,可以悠然处万物而不受其扰。

其实,道家思想并不主张逃离尘世,而是在混沌中保存自身。这正如杨朱提出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他希望每个人珍爱自己本身,如果能去除争名夺利的心态,又何必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伤害其他人呢?

《道德经》说人们因为对名利总有追逐,所以表现出宠辱若惊。在知道善恶时,都会有人以伪善蒙蔽人心,所以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剥下对外在名利的追求回到虚空实腹状态关注个体生存和生活状态,而不是因是非观念不同而不断争斗。

《道德经》第十三章写:“贵以身为天下,如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如可托天下。”如果人人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哪里会有争斗?先修好出世修身再入世赈济,这样就没有区分入世实用和出世无用的界限了。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庄子提出唯有无用才是大用。他并不是简单地谈论珍爱生命或休养性命等方面,而是在于一个“用”字上。这一点也体现在他所讲述的两个故事里:一种树木因为不能适应工匠标准得以安享自然,一棵鹅因为不会叫被误杀,却又有一棵树虽然长满瘤结但仍然可以供人们遛弯放松。而庄子强调的是选择性的使用和放手,让事物各自回归自然本性,从而超越有限的人类价值观念,以此警醒自己不要被偏见所束缚。

最后,与万物相融合,不做其主宰,这才是庄子的真谛。不论在世界上寻求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随缘应物,让事情自然发生,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没有固定的规则或标准。如果能够这样,就像那棵难看却深受保护的大树一样,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世界上自由自在地存在下去。这就是最高级的人生境界——逍遥自在。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典籍 主题我和中国道...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精神追求,还孕育了一批批不可多得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坚定的...
道家十二功法图解 老子智慧探究无...
老子智慧探究:无为而治的哲学奥秘 无为之道的来源与背景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源于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深刻洞察。老子认为,传统社会由权力斗争和竞争所主...
道教七十二位全神排位 现代生活中的当...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和精神上的慰藉。这时,传...
道家代表人物及经历 道家的智者诸子...
历史上的道家名人 是谁开启了道家的思想之旅? 在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道家作为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哲学思想,其...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