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修至无为境身安于自然之应
一、一个理想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简化,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断增加的事物,我们增加它们的目的,并非为了使自己更加复杂,而是为了最终减少内心的烦恼和负担,让生活更加简单而有意义。
比如说知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以此悟到智慧,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触及智慧之本。而能看透事物本质这种境界,也正是在追求简单中产生的;对于名利富贵也是如此,我们追求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负担,而是为了减少内心忧虑与压力。
因此,增加的事实本质,也就是要有效地减少,使人生最后达到平衡。如果不懂得在这个平衡中调整自己的人生,在不断增长过程中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或许会因为过度增加而变得更加痛苦。
就像我们常见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经历了很多,但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他们反而感到越来越痛苦,内心焦虑加剧;他们又学到了许多,但学到的愈多反而愈显混乱,自以为明白,其实却变得愚蠢无比。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意味着:追求学问的人会让知识一天比一天增长,而追求大道的人会让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通过简化到无为境界,可以自然地使自己成为无所不能者。
“无为”并非我们理解中的毫无心计,更不是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而是在获得这些东西后,从内心察觉事物本质,用最直接和清晰的情况下平衡应该拥有的生活。这正如老子所言“复归于婴儿”的状态,那么婴孩虽然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却能享受更多纯粹快乐。
《小窗幽记》说:“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智多,愈多而愈散。”意思是孩子们虽然智力有限,但是保持得很完整;接受更多信息却导致思维分散且混乱。一个人拥有多少并不意味着他将轻松快乐或清晰明了,有时候反倒可能带来更多困扰,使其成为生命负担,就像孩童时期,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一直保持完整的情感,以此达成内外统一,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探索。
好的生活就是从简单开始,这不仅包括快乐,还包括直达本质的人生智慧。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做什么都能避免失败,因为它已经足够简单,让一切回归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