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及其在越南的本土化自然中的无为与有为之争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了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研究院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侨民中先天道有关,而后者则超越了华侨圈子,经过越南本土宗教家的改造利用,参与并推动当地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研究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下层知识分子和宗教家在社会文化方面艰难探索的一份重要文献。
关键词:汉喃研究院、经卷、民众宗教、越南本土化、三会说
一、前言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农动还是其他社会运动,都不可或缺的是弥勒佛这一形象。他不仅代表着未来世界,也象征着拯救人类。在中国流行的一个信仰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从兜率天降临人间,在龙华树下顿悟之后三番度化,为人类带来拯救。这就是所谓龙华三会说的由来。
二、中介媒介——无生老母信仰
无生老母信仰起源于16世纪以来在中国广泛流传,无生老母被视作派遣弥勒降世的大慈大悲神祇。她是未来世界掌控者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将来的智慧指引。这种信仰在未来的三个时期分别由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掌管拯救事业。
三、中介媒介——先天大道
先天大道又称青莲教,其形成过程有学者Majorie Topley进行过深入分析。他通过采访移居马来西亚的一位青莲教结社领导者,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详尽描述。而《破迷宗旨》这部著作,则来自清代颇具影响力的结社组织之一——先天大道,这部书籍讲述了一位名叫儒童老人的故事,他积累功德最终进入瑶池世界,被授予金刚不坏身。
四、中介媒介——云南省至河内路径
20世纪初,有一位访问过河内的地方官员严璩留下日记,其中提到1905年河内常住人口六万七千五百人,其中欧洲人三千人,华人二千五百人。这些华人的来源主要是福建和广东,他们带来了《破迷宗旨》这部著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在华人社区中流传,这些经文还参与到了近代 越南兴起的中国民间宗教本土化与再创造进程中。在追溯其本土化之前,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如何理解此类书籍如何跨海而来,并且融入新环境中的方式。此外,还需要关注“常斋教”的情况,它在云南省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并且涉及到楚国传来的修养法门等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揭示了早期各种中华文化元素如无生老母信仰及先天大道如何通过不同渠道(如福建或广东侨胞)抵达并融入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的小型城市河内这样的地区,从而展现出一种复杂多样的交往模式,即一种“自然”、“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其特点是不受官方控制或者政府规划,但却能够促进思想文化交流。本篇文章试图以这样一个案例说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受外来文化时,它们通常不会是一次简单直接的事,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系列互相作用和转换的情况,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无为与有为之争”的话题,因为它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之间斗争,一种是主导性的力量,即那些尝试塑造新的认同形式的人;另一种则是一种边缘性力量,那些寻求保持自身身份同时也愿意适应新环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