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借一颗入梦骷髅分享佛系对话生死无常我们还是宅在家道观日常 佛系朋友圈

借一颗入梦骷髅分享佛系对话生死无常我们还是宅在家道观日常 佛系朋友圈

道观里的骷髅:一段生与死的幽默哲学对话

在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中,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被重新诠释。庄子和骷髅之间的一场生死对话,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穿越时空,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故事讲述了庄子在荒野中遇到了一位枯骨突露、森森然的地灵——一颗入梦的骷髅。这个先亡之躯,它曾经拥有过生命,但现在只剩下孤独和无助。在庄子的提问下,这个骷髅开始分享它的人生历程,包括那些贪求失道、遭遇天灾人祸乃至自我了结等种种情形。但是,当庄子用马鞭敲打着这具白骨时,它竟然变成了他的枕头,而那不眠之夜,骷髅悄然而入其梦境。

半夜时分,当庄子再次醒来,他发现自己身边有了一个新伙伴——那个枯骨也带来了解答。他告诉庄子:“您所说的这些都是活人才有的负累。我已经超脱尘世,不受四季劳役之扰,从容随顺时光流逝。”面对这样的回答,庄子的疑惑更深,他问道:“若我让造物者将你复生,你愿意回到父母亲手中去吗?”

这颗心思如同刀割一般痛苦地回答:“我怎能抛弃这君王般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间的苦劳呢?”此刻,在这一瞬间,我们仿佛听见了一声叹息,那是一声从未有人听到过的声音——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这是一个关于恐怖与哲学、死亡与生活的小小探讨。这段对话虽然充满幽默,却触及了人类最深层的心灵。它们就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列子·天瑞》中的引述还是张衡的《髑髅赋》,甚至是曹植笔下的《髑髅说》,都试图解开这个迷雾般的问题。

在道教文化里,这样的故事遍布每个角落,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当我们站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看着那片片白骨,我们是否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情怀?当我们的生活变得重重困顿,不得不纠缠于俗世繁华,我们是否也会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能够放下一切回到自然状态?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我被吸引到了“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的叹词。那首叹词,就像是星辰大海一样广阔无垠,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一种追求自由的心理状态:

昨日荒郊去玩游,

忽见一伏,

白骨白骨骷 髏。

嚣然无语卧荒丘,

冷愀愀。

风吹败叶,

满径满径堆愁。

饿鬼界何处好?

恨悠悠。

不闻人语,

惟听惟听溪流。

每一次呼吸,都似乎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而就在这样不断追问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迫生”并非所有人的常态,大多数人的常态更像落在“亏生”这一层。“亏”的表面意思就是亏损,在心理上,因不能够全部被满足而挣扎,遗憾也无法完全释怀;在生理上,气血精神不是内全的,而是渐渐地耗散、亏损。

正因为如此,这些先贤们用心良苦,他们希望我们能够走向“全生”,尊重生命,让心理和生理正常欲求得到适宜。如果说“得宜”的标准是什么,那应当是不因过度或者不满足而“亏”。这种状态也是我们看到许多道教祖师们针对的情状,也是他们用心良苦所在:把处于“亏生的芸芸众生”,向着“全生的层面”不断引导,而不是朝着“死次之”的方向放任自流。

最后,再回顾一下那些关于高士伯夷叔齐,以及病魔折磨垂危病人的例证。或许,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不过,不管怎样,只要记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的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这便是我今天想要传达给你的信息——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是别人的眼中的宝贵财富哦!

标签:

猜你喜欢

现代道教代表人物 道教步虚仪与道...
一、从灵宝“步虚”仪的起源看《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分类归属 (一)关于《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内容概说 敦煌本《灵宝经目》之“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称:...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作 治国之道无为而...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无为之治是一种深刻的政治理念,它强调通过最小化干预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这种思想源自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这一概念,认为只...
道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愿所求皆所愿穿...
愿所求皆所愿:穿越时空的悖论之旅 在这个充满了无限可能与不可预测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命题——“愿所求皆所愿”。它似乎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当...
女人信道教好吗 主题-道德经中...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诱惑所扰,忘记了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成功和快乐的过...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