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人谱寇谦之改革的先锋
在东汉末年,中国道教以天师道为主体,在魏、晋和北魏初期,其教义和组织一直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北魏时期,寇谦之修道三十年,对天师道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使得道教摆脱了原始宗教的粗陋状态,从而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从民间走进殿堂,他成了一代宗师。此后,道教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被历代大师完善其思想体系和斋醮仪式,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巧遇异人成兴公
寇谦之字辅真,是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但他从小就对做官没有兴趣,而是倾心于学习道术。他每天诵经打坐,炼乳气功,服药饵,但即便如此,也只能保持原有的凡胎身形。
有一次,他到姨母家串门,看见一个叫成公兴的帮工,这个人形貌奇特,有着象用不尽劲儿的大身体。寇谦之将他带回家中帮忙,并且他们很快成了好友。当时,一些数学问题让寇谦之头疼,而成公兴竟然能帮助他解决这些难题,这让寇谦之印象深刻。
二、嵩山修道三十年 托神降授天师位
随着成公兴点化,寇谦之悟出了上述法理,为此,他制作了一首《老君音诵新科曲》,这首曲子详细描述了他的修行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托言太上老君降临嵩山,将他立为“天师”,并赐给《云中音诵新科》一书。这本书包含了许多关于如何整顿日常生活、礼节等方面的指导,以及如何通过礼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自此之后,作为“天师”的身份,与崔浩合作,他们一起宣扬新的面貌上的“天师道”,并对其进行“三整顿”。这样经过改造后的“天师”使得该学派在世间有了新的生命力。
三、宰相引荐 跃身国师
太武帝继位后,由于皇帝想要利用汉人的智慧来治国,因此支持崔浩推荐寇谦之一同入宫。于是,“国師”与“帝師”齐聚宫庭,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影响朝政,并推广他们所信仰的一系列政策。最终,“国師”被正式任命为北魏的顾问,并开始参与朝廷决策,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