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智者寇谦之
在东汉末年,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其教义与组织在魏、晋和北魏初期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北魏时期,寇谦之修道三十年,对天师道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使得道教摆脱了原始宗教的粗陋状态,从而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并由民间进入殿堂。寇谦之成为了一代宗师,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寇谦之出生于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他的家族是官宦世家,但他本人却没有兴趣追求仕途,而是倾心于道教。他通过家中的经书和自学,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修炼技巧。但即便如此,他也未能达成仙境,只能维持平常人的生命状态。
一次偶然机会中,寇谦之遇见了一位名叫成公兴的人,这个帮工不仅身体强壮,而且具有独特的气质。成公兴曾是一位仙人,因某次事件被罚下凡间劳作七年,以此赎罪。他在完成任务后,便返回到了仙界。
受成公兴启发,寇谜之决定隐居嵩山,与他共同研习道术。在嵩山,他们选择太室山的一座石室作为修炼的地方。经过多年的苦练,最终成功传授给了寇谜之高超的修炼法门。
随着时间推移,寇谜 之变得越来越有名,被尊为“国师”。他利用自己的地位,不断地游说朝廷,为 道教争取更多的地位和权力。当太武帝继承皇位时,正值秋收丰盛、国家安定的时候,是一个极其适合实施改革的大好机会。于是,“国师”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整顿天师道,加强礼度教育,同时废除不必要的俗务,将重视精神文化教育。这些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太武帝的心头好位置,并最终得到采纳。
崔浩,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主张利用汉人的力量并实行汉化政策,这使得一些鲜卑贵族感到不安。但太武帝支持崔浩,因为他认为这种策略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国师”提出进一步改革时,由于他的身份特殊以及所拥有的神秘力量,他迅速赢得了太武帝的心。此后,“国师”开始参与政治决策,并且使用他的神通能力来辅助朝政,使得北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