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心之简修身安于自然之恶所安处
一、一个理想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简化,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断增加的事物,我们增加它们的目的,并非为了使自己更加复杂,而是为了最终减少内心的烦恼和负担,让生活更加简单而有意义。
比如说知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以此悟到智慧,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触及智慧之本。而能看透事物本质这种境界,也正是在追求简单中产生的;对于名利富贵也是如此,我们追求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负担,而是为了减少内心忧虑与压力。
因此,增加的事实本质,也就是要有效地减少,使人生最后达到平衡。如果不懂得在这个平衡中调整自己的人生,在不断增长过程中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或许会因为过度增加而变得更加痛苦。
就像我们常见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经历了很多,但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他们反而感到越来越痛苦,内心充满焦虑;他们又学到了许多,但学到的愈多反而愈显混乱,自以为明白,其实却变得愚蠢无比。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意味着:追求学问的人会让知识一天比一天增长,而追求大道的人会让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通过简化到无为之境,可以使自己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无为”并非我们理解中的毫无心计,更不是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而是在获得这些东西后,从内心察觉事物本质,用最直接和清晰的情况下平衡自己的生活。这正如“平常心即是道”,修行过程就是去除错误思绪和不合时宜的心理杂念,最终达到通透澄澈之境,就像老子说的“复归于婴儿”的状态,那种纯净、没有过多心理机巧的心态,却能带来更多快乐。
《小窗幽记》中说:“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智多,愈多而愈散。”意思是不那么聪明的小孩,因为缺乏外界影响,所以保持了完整性;接受了更多信息的大脑,却变得分散混乱。一个人接触到的越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更轻松,更清晰,有时候还可能陷入困惑,使其拥有的成为自身负担,就像未受外界破坏的小孩,其内心自然完整,以此达成内外统一,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
好的生活就在于从简单开始,这不仅包括快乐,还包括直达本质的人生智慧。二、
很多人对“简单”持怀疑态度,将其视作低层次的人生态度,但事实并不这样。在过度思考和繁重私欲面前,即使拥有许多想法也可能导致失败,如同一些人的思想众多、整日忙碌,却无法享受成功果实一样。
庄子的观点阐释了这一点,他曾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这意味着圣者守护在他应该守护的地方,不守在他不应守的地方;凡人则守护在他不该守护的地方,却不能甘愿守护他应守的地位。
这样的有道之士能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应该寄托的地方。他不会被世俗表象迷惑,只注重事物核心,这样做,他才能看到事情全貌,对任何事情都有深刻洞察力。不管谋划还是观察,都能够直击事物根本,没有停留于表象。
因此,这样的有道之士能把自己的精神投身于正确位置。他不会受到世间浮躁干扰,一切都围绕他的需求旋转,是真正掌握自我命运的一种力量。
相反俗人们则由于纷繁琐碎的心理活动,看不到事情真相,被世间万般诱惑迷住眼光,没有机会体验真正幸福,也无法实现个人的梦想。
所以,“简单”是一种超脱世俗浅薄表象,让一切返璞归真的智慧,它教导我们如何抛弃所有虚假与误解,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也是古代哲人的共同认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一个既有限制又永远扩展不可限量的世界里,当个人放纵地去迎接每一次新挑战时,最终只能失去方向与控制权。而正确的人生的道路,则是在不断地探索与收获之间找到平衡,让生命以“简洁”回归自然,即可领悟其中蕴含的大智若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