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家代表人物李含光
宋代道家代表人物李含光的传记
在唐代,道教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已经过了数百年的时间。到了唐代,其传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离开了茅山,这导致经法的传授断续不连贯,大部分散落无遗。李含光请求离开京都,回到茅山祖居搜集经法,并且重振道教,使得上清派的圣地再次焕发光彩。
李含光是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的人。他二十一代祖父李弘曾任江夏太守,因为避免王莽之乱,他迁移到了晋陵(广陵),所以成为广陵人的他,本姓弘,是为了避开唐高宗太子的名字李弘而改姓为李。他的家庭对儒学有很高的尊重。
他父亲李孝威号称贞隐生生,对黄老之术有深厚的造诣,与司马承祯结为忘年交友。在公元682年,李含光出生于唐高宗开耀二年的一个春夜。当他十八岁时,他决定追随道教,所以去找江都的一位先生学习。在中宗神龙元年,他以品行清优度被封为道士,在东都洛阳龙兴观修炼达二十年。
在公元729年的开元十七年,李含光跟随司马承祯到王屋山阳台观学习。司马承祯一看就说:“你真是玉清境界中的游客啊!”在公元735年的开元二十三年,当司马承祯去世后,不久玄宗就召请他到洛阳询问修炼的事宜和金鼎之事。当时玄宗非常赞赏他的回答,说:“我看到你,就知道真人仍然存在。”玄宗还询问关于长生的秘密,但得到的是“如果寻求长生,就像风一样”这样的话语。
由于玄宗对他的评价极高,因此下诏让他住持阳台观继续前人的工作。在那里,他努力修炼并且勤奋。但当时感觉到茅山上的真经秘籍渐渐散失,有些甚至已不复存在。他在阳台观待了一段时间后,便提出身体不适,请回归故乡茅山,以便整理和保存这些珍贵文献,使得茅山上清派重新焕发活力,并影响了整个江南地区。
当天宝四年的十二月份,被命中使捧着皇帝玺书前赴茅山迎请回来的Lee Heng. 他接受召唤来京,但每次与皇帝会面之前都会进行斋戒沐浴。这一次又因为病情辞谢,再次请求返回故乡的时候,被禁止采捕鱼猎,以及任何吃腥类食品的人不得进入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