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才会无所不有夸张版卷之二十四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疏曰,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乃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疏曰若,即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假设宾主,以此称呼。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疏曰,此假设言方,运知问道。若为寻思,则知至道在于不思;若为服动,则安心契于自然,不必过分装扮;而所依从、所说者,则应顺其自然,不强求外在的方法或教导。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不是无能回答,只是不愿意用语言表达。
知不得问,再次反观白水之南、狐阅之上,看到了狂屈这般态度和行为。疏解云,此白色代表纯净与清洁,而南方象征着光明与显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充满了疑惑与犹豫,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方向一样困难。而狂屈的表现,如同一棵被人忽视却坚韧生长的树木,其存在本身就蕴含了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智慧和勇气。
狂屈对这一切感到沮丧,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唉,我知道,但我似乎忘记了我要说什么。”这正是因为当我们追求真理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也可能导致我们忘记了最初的心愿和目标。
黄帝听后给出了他的看法:“不要过多思考,也不要过多改变自己,你就会明白了。这世界上的万物都应该保持它们原有的样子,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
对于这些话语,无为谓有些许疑惑,他询问黄帝:“你怎么知道这些呢?”黄帝回答说:“我只是根据我的理解来看待一切事物,因为我的认识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层次。”
随后,无为谓继续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但是他得到的答案还是相同——没有具体的回应。在这里,“不知道”并不意味着缺乏知识或能力,而是指那些真正懂得的人不会通过言语来表达他们的理解,因为他们已经能够直接体验到事物本质中的真理。
最终,无为谓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开始向黄帝学习,并逐渐悟到了一些事情。他学会了解那“天地之间”的美妙,以及万物生成变化的一致性。他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生活,让每一件事都自然而然发生,不需要刻意去干预或者调整。但这种理解不是通过语言可以传递出来,它需要通过个人实践和直觉去体验。如果人们能够这样做,那么他们将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使周围的人认为这是错误或不合逻辑,他们也不必担心,因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