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入魔了还有救吗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活动——全真派第一次传戒合影,这一刻被宋士洪道长永久记录下来。戒律,是一种严格的约束,它是修行的基石。天真皇人曾说:“称道士,不应模仿他人;称真人,不应遵循他人的规矩。”当一个人进入戒坛,接受戒律时,他们必须保持诚实和谦逊,以静心之姿,按照严肃的仪式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追求五祖的远大目标和七真的高尚境界,从而树立起一个完美的榜样,为家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事实上,全真派传授戒律并非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而是一项严肃且重要的事务。这是对我们教义的一种守护,对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种保护。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教规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我们对于正统与非正统之间界限清晰的心态。
有人可能会认为,佛教影响了道教中的某些习俗,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首先,因为印度早期没有关于传授戒律的情况记载,所以这一点难以证实。此外,中国佛教关于此类活动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这比道教提前许多世纪就开始传授戒律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这方面十分慎重,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之前,是不会轻易教授他们这些深奥知识和权力的。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任何希望接受这些知识的人,都必须具备十个条件:渴望胜过所有其他方法并不断进步;愿意接近智者和贤者,无论何时都能做出正确决定;具有聪明才智,可以区分真伪;谨慎小心,不言过于行动;温柔善良,没有过错或恶行为;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并且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尊敬老师并重视教育,就像贫穷但幸运地获得珍贵物品一样;乐于为老师服务,不介意辛勤工作';有感激之情回报先前的恩师';以及不断请求受训,并且日夜不懈努力。这就是所谓“十相”。
同样的,大师们在选择谁可以继承他们的知识时,也非常严格。如果对方的心志不纯洁、诚信不足、缺乏坚强精神,或是有五逆之行为,即使病重也不会考虑让他们成为弟子。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这些精密的地藏法器将被隐藏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安全的地方,只有当世界进入混乱状态的时候,它们才会自动出现。
总结来说,道家的受戒制度源远流长,从太上一直到现在,每一步都是经历验证之后才能被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而最初的小规模简约规定,最终演化成复杂而详尽的地理学问,其核心目的始终是抵御欲望和维持清净无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各自制定了三皈、五戒、二八及更多更详细的地理学问。而到了北宋,全真派兴起后,便出现了“传法”制度,即依据古代规范,将口头禅语通过口耳相传,将六耳(指听闻)以外的话题从讨论中排除掉,以确保神仙修炼技巧只给那些值得信赖的人透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