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修行最高境界之诗天然道观外人未知的秘密戒律不轻易传递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大场景,那时候我还年轻,正好奇于道教的神秘。照片中,宋士洪道长庄严地站在那里,他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那片古老而宁静的地方,我听到了许多关于戒律和修行的故事。
戒律,是一种禁止之义,是归真之要,是修行之务。天真皇人曾说过:“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意味着,只有成为真正的模范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道士,而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人才可以被尊称为“真人”。
当一个人决定接受戒律时,他们必须进入戒坛,并以诚心方式接受它。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警觉和严肃态度的过程,因为动作和仪式都必须恰到好处。我们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传统,以便更接近全真的榜样,这样的家风被视为宝贵。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全真派传戒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它是一种严肃且重要的教务活动。这体现了一种重视制度、纪律和传统建设的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全真派是在解放后首次进行这样的活动,但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传授活动。此外,在敦煌文书中,有多部古籍记录了唐代道士受十戒经盟文的事例。
这些历史记载显示出,当时唐代的一些女道士如何通过受十戒来追求超脱世俗生活并达到精神上的提升。而对于那些认为佛教对中国本土宗教产生影响的人们,我们可以指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交流与借鉴,但也有一些独特性质无法简单复制或模仿。
例如,在印度佛教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有关正式“传授”戒律的情况,而中国佛教关于这一方面的大量文献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之后,这比起早期已有的道教所记录下来的相对晚很多时间点。
因此,全真派对于其法门(即内丹术)的保守性,以及它们对谁能获得此等知识极其挑剔,使得只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才能接触到这些深奥知识的人才能够获得它们。我想起一句诗,“欲学仙术先自省”,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应当先从自身开始,从内心寻找真正想要达成的事业。在《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还提出了十个关键品质作为接受法门之前必要条件:
善于学习并追求卓越。
能够识别智慧与愚蠢。
识别事物实伪。
行动谨慎,不做无谓的事情。
仁慈而温柔,不做过错。
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情绪。
尊敬师父,对待教育如珍宝般珍惜。
对待师长尽力,无怨无悔地工作。
对于前辈有感激之情,即使再忙也不忘报答他们恩德。
一直不断地请求接受训练,无论白昼黑夜都不懈奋斗,这就是所谓的十相。
然而,即便如此,有些方丈大师仍然会非常谨慎地选择他们信任的人来继承他们精湛的手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可能会将这个秘密隐藏起来,将其藏匿于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让它随着时间流转自然出现。当一个人准备进入这种高级修炼阶段,他们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清澈的心灵以及坚定不移的地位。而最终,最重要的是保持纯洁,不让任何贪婪或私欲干扰你的旅程,因为这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