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大道至简的自然唯美句子
他将欲收敛它,必先扩张它;将欲削弱它,必先加强它;将欲废去它,必先抬举它;将欲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可轻易用来吓唬人。
[注释]
收敛:合并。
固:暂且。
夺取:一本作“夺”。
给予:同“予”字。
微明:微妙的先兆。
脱离:离开、脱离。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示人,给人看,用来向人炫耀。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他将欲收敛之,则必须暂且张开之;要使其变得更加弱小,则必须首先加以强化;要使其被废弃,则必须首先促其兴起;要夺取之则必须首先与之一致,这便是所谓微妙而又显明的事物。想要除掉那些强大的敌手,就应当依照这四个原则。当物质按照它们天生的性质自行消亡,而不是通过施加外力来消灭时,这就是大智慧。在确定了必要张开,使得力量充分展现后,还进一步追求更多的力量,那么众多的人们就会被压迫到极点。而如果只不过是在不足的地方改动所需达到更高层次,却反过来自己陷入危险,那么这只是虚伪。
柔弱胜过刚硬和强壮。鱼不能从深水中脱离出来,一国之利器也不应该向人们展示。这里的利器,是指有益于国家的大事。如果能顺应自然规律,不对事物施加形象上的束缚或限制,那么这些事物各自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这就是一种理想状态中的利器。然而,如果在使用刑罚之前就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权威,那实际上是失策,因为这样会导致国家受到损害。如果鱼从深水中逃逸,它很快就会遭遇失败。一国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利器,就是因为它们能适应自然规律,而不是通过智谋或技巧进行管理。这与管仲和孙武(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有什么区别呢?圣人的行为与世俗不同,他们似乎共享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圣人才真正明白到了坚硬和强大的不可靠,因此选择以柔软和脆弱作为自己的态度。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坚硬还是强大,最终都会互相冲突,而我独自以柔软和脆弱等待着,他们最终都可能受伤或者死亡,只是我静坐地等待着他们崩溃,这正是所谓的胜利。但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一个圣人才故意为了这个目的而采取行动,他知道的是势力的自然流转,所以他就安心地让事情按照自然发展。他说:“虽然我没有刻意去做这些,但我的方法却如医生治病一样精确,如商贾计算成本一样细致。”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他想要收敛那东西,就一定要把它张开起来,让其变得更为衰弱,然后才能成功地削减它们,使它们成为无用的废墟,再次提振它们,以至于最后我们能够成功占据它们。这是一种非常微妙但同时也非常明显的事实。在没有直接夺走的时候,我们不会让对方感到绝望,因此我们的力量总是在不断增长,但是当我们试图完全掌控一切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继续前进了,因为缺乏足够的手段或者资源。此时,即便我们的目标似乎已经接近,但实际上我们却处于劣势。而这种情况常见于智者运用智谋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像管仲、孙武那样的人类伟大人物,他们都是在利用聪明才智来控制局面。不过,在这里,有什么不同吗?
古代圣人的行为,与世间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些共同点,也许看起来有些相似。但聖人的生活方式其实远比一般百姓丰富多彩,而且他们对如何处理事情都有独到的理解。一位真正理解了一切刚猛力量并不值得信赖的人,将会选择采取一种更加温柔和脆弱的心态。全世界所有的事情,都纷纷折断互相撞击,每个人都依然保持着他的位置,我却保持着我的温柔姿态,不仅不会受伤,也不会死去。我简单坐在那里耐心地等待,并最终获得了全部这一切,这正是所谓的一场战斗。但尽管如此,对此真有意愿吗?这是因为我知道事情会随时间自然发展,就这样平静地接受这一点。
鱼不能离开水潭,一国若想保全自己的重要武器,也不能公开展示给其他民族看到。不像鱼出现在干涸的地面上,它们变成了普通的小动物,从此失去了能力做任何事情一样,一国若想维护自身安全,就应该始终保持一份谦卑的心态,不太好意思展露自己的力量,因为这样做反而容易招惹战争。大部分时候,当你意识到你的内心已经开始怀疑某件事,你是否觉得自己正在走错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