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深的山谷中玄静先生李含光以其卓绝的禅智和寓言般的人生故事让众多寻道者对道家禅语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在唐代,李含光,这位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以其卓绝的禅智和寓言般的人生故事,让众多寻道者对道家禅语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他的祖先李弘曾任江夏太守,为避王莽之乱,徙居晋陵(广陵),于是成为广陵人。本姓弘,为避讳唐高宗太子李弘,改姓李。
李含光于公元682年出生,从小就有志于道教。他十八岁时,有志于道教,就师事江都李先生。在中宗神龙元年,他以品行清优度为道士,住东都洛阳龙兴观。后移居嵩山修道达二十年。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他从师司马承祯于王屋山阳台观。司马承祯一见他就说:“您真是一位玉清境之客呵!”开元二十三年,司马承祯去世。不久,玄宗召他到洛阳,询问修道之事,谈话间十分感叹地说:“我见到含光,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玄宗又问及金鼎之事,他回荅说:“道德是公正无私的;轻举是公中有私呵。不时现露私情,圣人存有训教;如果寻求长生,就象系风一样。”
玄宗深感他高峥见卓识。于是下诏让他住持阳台观。继承司马承祯的传道事业。他居阳台观弘道兼修,对经法传授极为重视,但发现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其传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而离去,使得经法传授断缺。
因此,他乞请离京返归茅山祖居搜集经法,最终使上清派圣地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与影响。此后,又有人继往开来,将他的精神继续推向更远。这段历史,是如何展示了一位普通人的伟大成就,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珍贵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