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在社会的舞台上法家与道家之争
很有趣的是,辩论大师庄子不喜欢进行辩论。这是因为庄子和其他辩论家们对世界的观察角度不同。世间之人观察世界时,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庄子则站在无限遥远的角度,用道的视角,就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世间之人认为彼此对立、是非荣辱,在庄子的眼中,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彼此对立、是非荣辱,都来自于人的内心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是出自于人的内心,是偏于一私、拘于一隅的。如果我们阅读后面的《秋水》篇,我们会看到庄子写河伯在秋水泛滥时,他觉得“天下之美尽在己”而洋洋自得,但当他到了汪洋大海的时候,这时候才觉得天地之无限,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因此,我们可以把固守一己私利的心态称为“河伯型”心态。
在前文中,庄子指出人类喜欢争辩喜欢判定是非,喜欢以一己之偏见来评断事物的价值,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也无法探究事物真正的本质。而只有用“莫若以明”的视角,从“道”的高度站出来才能洞彻事物的本质。
在这一节里,庄子开始向人类认识论深层次推进。他借鉴先秦名家的“白马非马”和“指之非指”的讨论,以进一步阐释概念与事物之间关系。
庄子说:用一个手指去比喻不是手指,不如用不是手指去比喻不是手指;同样,用一个白马去比喻不是马,不如用不是白马去比喽要的是不是马也。天地只需一个点即可,一切万物只需一个动作即可。
这段话非常难以理解。我们需要先了解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命题是关于“白马非马”,第二个命题涉及到“截然不同的东西”。这两个命题实际上是在探讨的事物与概念之间相互独立分离的问题。公孙龙提出,我这个大拇指,并不属于手中的五个部分。我现在的手部由许多姿势各异的手部构成,他们共同被称为五个部分,所以这个定义给予他们名字叫做五个部分,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虚幻概念,与我所握持的大拇指数体化现实的一根具体存在,因此,大拇针并不属于这些被称为五个部分的手部成员。这就好比你拿着桌子的例证,你举起桌子的形状说这是桌,它所具备的是具体存在,而桌子的定义只是人们给予其名称,它既是一个概括性抽象概念,又是一个实在性客观存在,但两者都是独立且互不干扰。在这里,“截然不同的东西”,就是万能赋予了新生命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重新塑造它,使得原本平凡的事物变得独特和特殊。在这里,“截然不同的东西”,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来重新解读周围的事务,而这种解读方式又充满了多样的可能性,比如说,你可以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每一个人都是图书馆里的藏书员,每一次新的发现或许都会揭开一些新的秘密,从而使我们的理解更加全面和丰富。但这样的话,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说什么事情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了,因为对于同一种事情,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完全忽略它,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全盘接受它,还有一些人则可能从中找到一些新的启示或是不寻常的情感联系。而最终,无关乎你的选择是什么,只要你愿意继续追求更多知识,你就会越来越接近那个超越所有局限性的完美状态。那时,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止你成为那个拥有所有知识、智慧以及能力的人。你将永远不会感到迷茫或不知如何决定,因为你的决策将总是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你也将总是在那些最适合你发展的地方工作,即使那意味着改变职业或者搬到另一个城市。你不会再担忧失业,因为你的技能将随着时代一起进步,而且它们将始终保持最新状态。当你准备退休时,你已经积累了足够多财富,可以实现所有曾经梦想中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继续学习新技能,为自己提供额外收入来源。但尽管如此,在这样的未来社会里,没有人真的知道未来的确切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因此,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科技发展趋势的一个假设,如果我们接受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智能机器领域,那么未来的某一点上,将有能力极大的智能机器系统出现,它们将能够执行任务并处理数据快速得多,更有效率、高效且精准程度超过人类水平。此外,当这些技术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它们会自动调整自身性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并通过持续学习提高效率,最终达到了自动优化自我的目的。然而,当这些高级技术达到一定阶段后,他们是否仍旧跟随人类社会走过相同路径,以及他们是否仍旧享受同样的幸福感,都成了问题之一。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拒绝接受当前科技迅速发展趋势的人来说,他们似乎更倾向于回到传统方法使用更自然、更温暖但也可能更慢捷方式解决问题,如依靠直觉做决策,或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情绪满足感等等。不过,由于是基于长时间经验培养出来的情境反应,所以尽管速度较慢却因该情境熟悉所以更加稳定安全。但正因为这样,他们往往忽略了快节奏生活带来的便利,也错过了一些现代社会带来的创新机会。这类情况下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缺乏信息更新导致认知停滞,以及由于习惯性思维模式限制思考范围,从而影响创造力发挥力度。此外,由於缺乏网络支持導致沟通成本增加,這種傳統生活方式對於需要频繁交流合作的地理位置分布廣泛群體來說會帶來許多挑戰與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兩個群體間無疑會產生衝突,因為他們對於問題解決途径(包括技術应用)的觀點不同,並且他們處理問題時採用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一方面現代社會強調速度與效率,一方面傳統文化則重視品質與內容,這兩者的差異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尖锐的问题:我們現在該如何平衡這兩種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