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读到的庄子为何与司马迁看到的完全不同
《庄子》是一本奇特的书,其行文潇洒飘逸、内容超脱、观点新颖,历朝历代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可能不是真的《庄子》,现在只能确定《庄子》内7篇是其所作,其他的都无法确定和考证,
今天
“王庶文讲坛”
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庄子》版本的流变。
01
司马迁看到的庄子
先秦的书籍,往往都存在版本上的错乱,我们今天要理解先秦古籍和思想,首先要做的一步是分清楚他的流变过程
,哪些是原汁原味,哪些是后人伪造,哪些是牵强附会,哪些根本不着调,我们都要一一弄清楚,否则很容易让人认知失调。
这种认知失调在《论语》和《孟子》里面最为典型,读着读着根本不知道孔老夫子在讲什么,比如:是“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怨”?不同的版本,断句不同,存在很多断章取义的现象
,当然《论语》也是被删减过的,这个内容在“王庶文讲坛”一篇名叫“《论语》从何而来?”的文章中提到过,欢迎扩展阅读。
司马迁《史记》里说《庄子》有十几万字,《汉书·艺文志》说庄子总共有52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只有33篇,也就是内7篇,外15篇,杂11篇,总共7万字不到。这种编排是晋朝郭象确定下来的,缺掉的那些篇章也是郭象删掉的。
02
郭象与《庄子》
晋朝郭象当初为《庄子》做注解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看到有逻辑悖论的地方全部删除,他的目的是想还原《庄子》的原貌。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现代人和古人完全相反的观念了,今人的崇古与古人完全不一样,今天的人崇尚古物,古籍总是抱着小心翼翼的态度,生怕一点破坏带来的缺失;而古人不同,他们的方法我们今天很难理解,要么加,要么减。
一些崇拜者会自发地往某一类文学作品中添加自己的内容,他们的思路也很奇特,
认为:古人的一些思想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行文规范、社会局限以及认知不足,所以很多应该表达的内容并没有表达清楚,所以很主观的往里面添加内容,这一修改久而久之原著基本就面貌全非了。
另外一批人则认为:古籍应该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应该进行添加修改,于是开始了大肆的删减,这种删减是建立在增加的基础上的,一不留神也会把原著删掉。
这么一来二去,书籍原来是什么样的,就都乱不清了。唐代大学者,学术权威陆德明就说过:“原始版本的《庄子》有很多荒诞不羁的内容,又像《山海经》,又像《占卜术》,今人读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只有《庄子·内篇》,才有明确的逻辑性和深刻的道家思想,而且各家注解都一致,
所以只有《庄子·内篇》才是庄子原创,其他的都可以打成伪做”。
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判定《庄子·内篇》是庄周本人创作的基础依据,这种判定方法可能不太准确,不过也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庄子在战国时期的名气太大,在那时候书籍的流通和出版又不如今天这样便利,伪托庄子之名著书立说的人又实在太多,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判断“真伪”。
不过陆德明还是肯定了郭象的删书工作,他认为郭象删减过后的《庄子》是最合庄周本意的内容,而司马迁看到的那个版本则没有流传的必要。
03
佚文收集
虽然司马迁那个时候的《庄子》原文已经看不到了,但是还是会在一些古书里面引用《庄子》的句子,是现在《庄子》中所没有的,
这些内容就叫做“佚文”,也就是丢失的文字,搜集佚文是古文研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比如:我们经常说孔子删定《诗经》是从3000多首诗里面,挑选了305首,可是直到今天能够搜集到的《诗经》佚文其实很少,所以孔子到底有没有删订《诗经》这件事情是值得重新考虑的。
最早搜集《庄子》佚文的,应该是《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他搜集到的《庄子》佚文有很多非常有“庄周范儿”的内容,比如:
“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自然”
这是对“自然”下的定义,还有“梦者,阳气之精也。心之喜恶,则精气从之。”
这是对梦的解释。
这些内容在古代是非常深刻的“真知灼见”,也很有庄子风格。那么郭象到底为何要将他们删掉呢?他有一套自己的解释:
庄子是不出世的大才,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和思想,但是有些水平低的人,不能理会庄子的境界,所以修改和增加了他的文章,搞出了很多貌似很深刻但是却粗鄙的文字。
按照郭象的解释,他删掉的文字都是粗鄙之语,然而以上两句我们却看不出粗俗在何处,其实这就是时代观念。我们今天认为的真知灼见,在古代可能就是一滩烂泥,
晋朝玄学之风盛行,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所以这部分文字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04
《庄子》还是太长
我们从“佚文”中不难发现,其实《庄子》中有很多不该删却删掉的文字,实在是可惜得很,但是在明朝一位叫做王世贞的大哥,还嫌删的不够多,他说:
写书不宜长,要简短、精炼,书写长了大家都会厌烦。《老子》只有五千言,《庄子》是《老子》的十几倍,实在是繁琐得很
。
幸运的是,这位大哥说归说,却没有动手去做,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写长文的高手,其中《金瓶梅》这样的典雅巨著就很有可能是他的作品。
不过我们从他的话语中还是能够明白一些道理,
《老子》是私人著作,他的作品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辩论内容;而《庄子》不同,他是一部多人的“合集”,里面除了表达观点之外,还要在战国时候与其他人进行辩论,所以往往都是长篇大论。
好了,“关于《庄子》的流变和版本”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是由晋朝郭象删订而成,现在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庄子》只有内篇是本人所作;第二、搜集“佚文”是古文的一种研究方法。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
“王庶文讲坛”
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