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斋醮自然景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体现
在道教的官观中,人们常见道士身着金丝银线袍,手持各异法器,吟唱古老曲调,在坛场翩起舞,如同演折子戏,这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俗称“道场”,依科演教简称“科教”,即法事。“斋”的原意指齐净,后指斋戒洁净,是祭祀前沐浴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修斋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为修道之境界,因此重视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可分为内斋(极道)和外斴(济度)。每种斋法有不同的意义,如金篆斎消天灾、玉篆斎救度人民等。全真派仍保持食素,而正一派在初一、十五或宗教节日均要素食,以奉道。
“醮”原意是祭,《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发展了醮的祭祀面,与神灵相交感。“醮”亦有醮法,即 斋醮法事程式礼仪规矩。大凡世人需时就会有相应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等。至隋唐,“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代名词。
“清幽两酬:阳事阴事之分,也就是太平与济幽两大类。在清酬中,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等;在幽酬中,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这一切宫观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典礼,这些常行仪规统属于 斋酬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