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为何总说上下左右不是东西南北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动作和乐趣
客家人的方位感趣事:为什么总说“上下左右”而不是“东西南北”?
在梅州境内,河流如同生命之血脉,穿梭于山谷间。客家人习惯使用“上下左右”的方位概念,而非常见的“东西南北”。这究竟是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使然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梅江的位置和走向。这条河被视为梅州人的母亲河,全长307千米,它发源于乌突山七星岽,沿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至五华、兴宁等地,最终汇入韩江。历史上的客属地区经济滞后、交通不便,因此开辟及维护陆路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而且陆路周边极易成为盗贼的藏身之所,所以旧时不同县域的百姓之间来往,主要还是依靠水路进行。
因此,“上”与“下”的区分就是基于水流方向。一旦超出流域范围,便很难再用“上”或“下”来表示移动了,而改说“过”或者“出”。例如,梅州人以前去广州一般只能走陆路,所以说“出广州”,而龙川人以前多沿东江前往,至今仍说“下广州”。
除了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这种方位习惯——生活环境封闭、视野受阻。在这样的环境中,“东西南北”的概念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久而久之,它也就完全被更为直观、更接地气的“我住在这里,你住那儿”的方式所取代了。
此外,“左右手片侧”的指示方式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指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简洁明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沟通工具。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上的客家多生活在环境封闭、视野受阻的山区,以及因水路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即以河网作为命名基础,用"上" "下" "左" "右" 来指引方向,这正是为什么客家人总是说"上下左右"而不是"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