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民居建筑中的围屋故事燕翼围的社会传奇
在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中,围屋不仅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是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燕翼围,这座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的古老围屋,便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的历史遗迹。
燕翼围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完工于清康熙十六年,是由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所建。这座围屋以其雄伟壮丽、坚固结实而闻名遐迩,它占地1367平方米,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一处。全封闭结构,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布局,每层有34个房间共计136间房,每层对角四边均设有炮楼,每层都有枪眼,并且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还有排污孔设计。在2001年,该景点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翼围不仅是一处建筑奇观,更是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当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杨村成为盗贼横行、械斗频发的地方。明末清初,赖福之因战事外出避难,无奈返回家园,只见“庐舍已为灰烬”,于是他决定仿照古训“高筑墙,广积粮”,开始筹备建造一座能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巨型圍屋。这项工程历经三代人27年的辛勤劳动,最终完成了这座令人惊叹的大型圍屋。
关于“燕翼”的命名,有三种说法:一说取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二说因为它对角各有一炮楼,从上空望去,就像一只飞翔的燕子;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当时赣州知府周玉衡曾题写此名,以比喻夫妻恩爱如同鸟儿比翼双飞。
除了历史背景和命名故事以外,这里的主仆情谊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话题。当时赖福之一家逃难途中,由仆人暗中帮助,将金银财宝投入池塘,而自己则假装逃跑,让仆人冒险保住家族财产。此后,他祭祀时先祭仆人后祭祖先,以示感激,并要求子孙后代也要记住这一份忠诚。
此外,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关西徐老四青少年常来远嫁杨村女孩家的做客,并在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他日后的奋斗目标便是要像他的岳父一样拥有巨大的财富并建立宏大的住宅。在他的努力下,不久后他成为了一个显赫的人物,并在嘉庆三年娶了一位来自杨村的女子作为继室,与她结婚的时候,他们选择将她带到关西新堆起的大宅里定居。而这个新堆起的大宅,比起原来的更豪华更精致,因此人们就称它为“新围”。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以及他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一致性,为整个社区带来了更多幸福和繁荣。(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