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竹雕刀锋穿透社会纠葛追溯古老根源
客家竹雕:探寻祖先根源,刀锋穿透社会纠葛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竹子以其清秀挺拔、刚直坚韧、虚中洁外、四季青翠等特点,被视为祥瑞风雅之物。竹雕艺术,即在竹料或竹制器物上雕刻装饰图案、书画文字等,或将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之一。在唐代,客家人便开始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竹雕技艺,这一传统已有千年之久。
赣南地区,因其山多而有“天下第一山”之称,也是客家人的故乡。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著名的客家竹雕。章贡区,以其对此艺术形式的热爱和精湛技艺,被誉为客家竹雑的发源地。在这里,艺术师傅们用刀尖勾勒出诗句,用笔尖抚慰出山水,用心灵赋予每一件作品生命力。
选材严格,只选择向阳处生长的孟宗和桂竹进行制作。砍伐后的新鲜木材需存放一个月,然后再用中草药浸泡,以防虫蛀和开裂,同时增强木质刚韧。此后,再经过晾干处理,便可进入复杂多样的制作流程:制坯绘图粗细加工打磨抛光上漆,最终形成完美无瑕的作品。
客家的“乱真雕刻法”则是这门技术最显著的一点,它不拘泥于传统,而是自由自在地创造新的形态与意境。这不仅体现在工具上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技法多样化,如阴线阳刻圆透浮高深浅浮各具特色,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个性与魅力。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工艺已经被转移到现代教育体系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到这些传统技艺,从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财富。而2010年,章贡区就将这个项目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断地通过展览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门独特的手工艺品。(赖联明李成生记者邹忠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