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英杰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丹阳子马钰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公元1184年去世。马钰初名从义,因避讳改名为钰。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对全真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开创了教内互相交流的好风气,还将全真教在陕西发扬光大,使其逐渐走上稳固发展之路。
据说,小马钰出生不久,便被道士预言为“顶有神光”,是“大仙之材”。童年时,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当地名士孙忠显看中他的才情,便将女儿孙富春许配给他。但战乱频繁、金兵南侵使得他的生活并不太安宁。
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祖庵镇,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刘蒋村,因为王重阳曾修行于此,将名字更改为“祖庵镇”。王重阳见识到马钰的一些潜质后,将他收为徒弟,并要求放弃财富。经过王重阳的指导,马钰开始明白事理,最终成为了道家一位重要人物。
然而,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由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依赖和家庭责任感,马钰并未立即投身于道教。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偶然事件中:王重阳来到了山东,一位致力于传播道家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成功,只收养四个弟子,然后前往山东希望这里特殊的地缘政治能够帮助自己的传教工作取得进展。
虽然最初只是因为乐施好善而收留王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学习,全真堂建立起来。最终,在一次梦境启示之后,以及对自己有限寿命的心灵准备下,馬鉅决定跟随师傅一起修行,从此放下尘俗,一心向往精神世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全真派在山东迅速扩张,不仅吸引了众多信徒,而且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宗教学义。在这过程中,与其他信徒一样拥有一定学问和优渥家庭背景的人们,都被这个宗派所吸引。而这一系列经历也让马钰成为继承与继续前辈精神遗志的人选,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追求个人兴趣或享乐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