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丹阳子马钰全真教第二代掌门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后改名钰,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与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求艺,有“马半州”之称。他开创了不拘门户互相交流的好风气,将全真教在陕西发扬光大,使教派逐渐走上稳固发展之路。
家乡传说马钰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家族因战乱迁居山东,并成为当地大户。马钰出生于北宋末年,有道士预言他“顶有神光”,是“大仙之材”。童年的他展现出非凡才能,与名门孙氏女孙富春结婚,但未能逃脱战乱年代的苦难。
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为全真教祖庭原名刘蒋村,因王重阳修行埋骨而更名。青年时期的马钰被王重阳吸引,最终放弃世俗生活跟随其学习。公元1168年,他正式入道,成为七位弟子之一,并与其他四位弟子一起隐居山洞修行。
经过一系列考验,如化缘风车、吃臭烘烘食物等,只有馬钰坚持到底,被视为对教义最忠实的人选。当王喆去世前,将继承衣缊予馬钰,並傳授五篇靈文後,即逝世。馬钰守孝三年後,在長安為師父守孝並繼續傳播全真教義。
隨著時間推移,全真教在長安建立深厚根基,而馬鉢以儒雅學識與苦行生活赢得城中人的尊敬,一時成為名人。此後,他继续在各地传播全真宗旨,使其影响遍及朝野文人墨客,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