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在自然中的宗教心理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当道士在自然中的宗教心理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西方宗教学研究逐渐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如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强调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宗教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拓展和深化人们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道士在自然中的宗教心理学以心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调查或探索被人们称之为宗教性的思想、行为、感情和制度。因此,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心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理论派别主要有四种:心理动力學、行为主义psychology、人本主义psychology和认知psychology。研究者意识到,这四种范式各有优劣,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使用任何一种范式都须对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此外,各种研究范式之下有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定量research、定性research、访谈法、扎根theory等, 加之研究中一般会涉及宗教仪式、情绪状态、高度精神体验(如灵魂飞翔)、道德判断标准以及信仰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psychological theory 的运用,需要谨慎。
在各种具体的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一些实证study显示了实验methodologies越来越受到推崇。在这些实证study里,比如关于祈祷效用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需求,并且探究这是否真的能带给他们某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益处。
虽然早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已经有人开始关注道家修行对于心智功能影响的问题,但该领域仍然缺乏广泛接受的事实基础,以及跨文化比较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现代精神成长运动或个人发展项目并不基于严格控制的小样本试验,而是依赖于自我报告数据或者个人的经验分享。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修行对现代人如何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快速变化世界,那么需要更多系统化而不是非结构化回忆录般的手段。
然而,即使是在这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内,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关键发现。在一个著名关于“静坐”练习效果与情绪调节之间关系的小型试验里,一组参与者花时间练习一种叫做“沉默觉察”的技巧后,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平衡,有助于减少压力并提高幸福感。这项工作不仅揭示了这种古老技术能够产生积极结果,而且还展示了它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策略来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面临高压工作条件的人来说。
尽管如此,由于我们的当前理解远未达到完全,我们必须继续探索,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古老但仍然活跃着的心智技巧如何发挥作用,并且以何种方式将它们融入到现代生活模式之中。一旦我们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基础,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去促进人类整体福祉,并可能最终解锁前所未有的潜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愿意投入必要时间去学习,从而真正掌握它们背后的哲学原则及其实际应用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