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养性秘诀从道教文化中汲取智慧活出佛系生活的精髓
"人生如同流水,短暂而又珍贵。我们每天呼吸一次,就像漏水一刻;十天呼吸一百三十五次,就像十刻的漏水;一个月里,五千多次的呼吸,正如百刻的漏水。我们的寿命比想象中更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像是有数的时光之中的人,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朝生暮死、春生夏死的循环。这是对人生的苦短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比喻。然而,我们却常常忙碌于追名逐利,不自觉地摄生调养,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后悔不及。
养性,就是要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善良圆通清纯,但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而改变。通过修身养性,可以预防疾病,从而延长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依赖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而是在于内心修为和行为习惯。如果一个人道德品行端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使没有服用药饵,也能够享受健康长寿。
《老子》说:善于摄生的智者,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猛动物,即使遇到也不伤害他,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万物的爱。在这里,谈论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为,而不是简单地延年益寿。
嵇康提出了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精散。如果这些情感不能得到控制,那么即便拥有长寿之念,也无法避免早夭。此外,他还强调了诚恳朴实信誉顺畅是一种重要的心态,因为这样的人能够体验到一种祥和气氛,不需要祈求福报或祈愿长寿就能获得它们。
黄帝询问歧伯关于古代人的秘诀,他们通常活得很久且身体强健。歧伯解释说,上古之人遵循自然规律,饮食适量,起居合理,并且有规律,有节制,所以他们能够达到形神合一,精神气血完备,最终活到了人类自然寿命。而现代人则与此不同,他们以琼浆玉液为乐,以随心妄为作为生活方式,因而枯竭其精神,让生命迅速逝去。
因此,要避免非时令之风寒湿热,以及六淫侵袭,使形体保持健康。当人们的心性恬淡,无欲无求,没有烦恼,那么疾病就不会来临。而那些过度嗜好或贪图世间事物的人,其生命就会如同晨露般瞬间消失。
总结来说,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态度以及劳逸情欲是否合适决定了我们是否能长生不老。如果我们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则必定可以达到永恒,如果任意妄为,则生命将瞬间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