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杜光庭与广成先生的扶宗立教之旅探索无不为的道教文化
杜光庭,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以字圣宾、号东瀛子闻名于世。他出生于浙江缙云,是一位学问渊博的才子。早年因应九经试不中而转向学习道教。在天台山深造后,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被赐紫服象简,成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并被誉为“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杜光庭随僖宗入蜀后,便留在四川,不再返回长安。
王建建立前蜀后,将杜光庭任命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并赐号“广成先生”。王建评价他:“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王衍继位后,更是亲自受道箓,对杜光庭进行了高度尊重。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一直到85岁高龄才去世。
杜光庭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他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并总结出“五道”、“五宗”,特别推崇“重玄之道”。他还主张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将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 道。他撰写了《御注》并撰成《广圣义》,这两部作品都非常重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学习方法也很独特,每月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这样循环往复,有张有弛,使劳逸适度,从而精进学习。他的著作包括《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科范大全集》等二十余种,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对北宋时期的一次性的大规模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