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之于物品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于物品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如谷;混兮其如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①善为道者: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
④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⑤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⑦俨: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⑧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⑨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如同冰块缓缓消融般自由自在无拘束,不再被束缚或限制所累。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古时善于行士的人微妙玄通,其端迩不可见也。上德的人,其情莫可见也。此等言辞皆说不能得名状也。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古时善于行士的人微妙玄通,其精简极致又至巧妙至极而达到玄奥,无所不知,但深奥难以理解矣。
这章节中提到的“豫”字,用来比喻小心谨慎地走过河,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着类似的态度。而“犹”则用来描绘一种戒备的心态,就像要防御来自四面八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样。在这里,“犹”体现了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敏感和警觉。这段文字通过对“豫”、“犹”的运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内心世界中充满了预防与准备的情绪,而不是完全放松或者漠然对待生活中的事务。
最后,“混”,这个词汇使用得非常巧妙,它既可以指代混沌,也可以象征出一种超越界限的大智大慧,这种状态似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者影响,从而保持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便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一段话,是如何通过这些隐晦且富含哲学意义的话语传达了他对于自然规律与宇宙秩序的一种独特理解和欣赏,以及对于人类应该怎样去适应并融入到这种宇宙体系中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