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玄学杜光庭的扶宗立教引路
杜光庭,唐末五代道教高僧,以字称圣宾、号东瀛子。出生于浙江缙云,因九经试不中而投身道学。在天台山修行后,被朝廷征召,授予紫服象简,成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并被誉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随后在前蜀时期担任重要官职,被赐号广成先生。王衍时代,又被尊为传真天师和崇真馆大学士。
杜光庭对道教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尤为著名,将六十余家注释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概括。他主张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融合,将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同时也推崇唐玄宗的《御注》并撰写了《广圣义》。他认为“仙道非一”,鼓励人们探索不同的修炼路径,这对于后世的 道教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除了对教义研究外,他还重视实践,对自己学习方法有独特见解,即每月安排五个不同内容,每日专注于其中之一,上午阅读经典,上午研习史书,上午撰文,上午记事迹,上午则是放松养心。这样的循环学习法,使他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保持精进。
杜光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理论,还有二十余部著作,如《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这些作品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为北宋时期 道教复兴奠定基础,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