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天成之道杜光庭与扶宗立教广成先生的道教智慧
杜光庭,唐末五代道教高僧,以字称圣宾、号东瀛子。出生于浙江缙云,因九经试不中而投身道学。在天台山修行后,被朝廷征召,授予紫服象简,成为道门领袖。时人赞誉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杜光庭随僖宗入蜀后,便留在蜀地,不再返回京城。王建建立前蜀国,并任杜光庭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将其尊称为“广成先生”。王衍继位后,更亲自赐给他“传真天师”和崇真馆大学士的职衔。
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在那里深造至八十五岁才逝世。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尤为深刻,对六十余家注释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将它们概括成“五道”、“五宗”,特别推崇重玄之道。
杜光庭致力于融合儒、道两家的思想,他认为老子的哲学旨在抑制狡诈聪明,而是要使君臣父子相互依存,以见素抱朴之态达到太和之境。他还撰写了《御注道德经》的大作,并主张仙法非一,不限于单一途径,这对于促进道教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他的学习方法也非常独到,每月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劳逸以求精进。这份严谨与耐心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作为一个多产著作家,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门科范大全集》等二十余种,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北宋时期 道教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