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道教文化中的出道弟子开天眼天然道观的故事
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送灶神故事。道教文化中,出道弟子开天眼的过程在天然道观中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一日,不仅是人们扫尘、吃灶糖的时刻,也是官府和一般民家举行祭灶仪式的时间,而水上人家则会在次日进行。祭灶之风俗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夏朝,就有了对灶君尊崇的一种神话形象。在《论语》中,即便提到了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这显示了早期对灶神的地位认可。
古代先秦时期,将祭祀列为五祀之一,其中包括门、行、户、中雷(土神)及祀 灶。在这期间,人们设立神主,用酒食作为供品,并且要陈列鼎俎和设置笾豆等物品以迎接尸体。
在中国民间影响极大的习俗里,有“送灶王”这一说法,在旧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灶王爷”的神位,被誉为玉皇大帝封九天东厨司命的火官,是负责管理各家的火焰,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敬仰。这种习俗自上一年除夕开始,一直留在家中保护监察,一直到腊月二十三才被送走去向玉皇汇报这一家的善恶行径。
当晚,一家人首先前往厨房摆放桌子,对于位于墙龛中的火炉或供桌上的燃香以及用饴糖制作成的小甜食,如糖瓜等进行供奉。此外,还将竹篾制成纸马和喂牲口用的草料准备好,用来请愿于那年所需到的吉祥事物。最后,将这些东西点燃并烧掉,以此表达希望得到好的命运。而一些地方则是在院子里堆起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将已供了一年的灯火一起带走烧掉,以此表明他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
还有的地方还会出现乞丐们装扮打扮地唱歌跳舞,为求得更多食物。而据说,如果一个人犯了罪过,便可能被告知减寿几百年,因此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讨好这个守护者,让他能够高抬贵手给予宽恕。
这份送出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表达。它让人们意识到,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每一次庆祝都是为了新的一年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