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净静敬道家呼吸吐纳法内心深处的和谐之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佛教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然而,这一繁荣背后却伴随着商业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一些地方虽然香火旺盛,但道风渐失,信众多而正信稀。这种现象最根本的是人们对佛教本质和社会功能理解出现了偏差。
对于当代佛教,我曾提出“三境”说,即“净、静、敬”,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为净,不仅寺院应该干净整洁,更应有良好的环境卫生,让人在此获得身心清净。但现实中,有些寺院乌烟瘴气,大量燃香污染空气,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许多寺庙正在努力推动文明进香,将烧香看作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而非烧得越高越灵。
二为静,安静的环境也是寺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在许多寺庙成了热闹的地方,不仅人山人海,还有各种噪音扰乱了这里原本轻声细语的氛围。这与传统清修之地形成鲜明对比,是近年来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必然结果。
三曰敬,敬畏之心是佛门净地所必须具备的特质。然而,现在有些寺庙变成了追求金钱物欲和不良价值取向的地方,有的人甚至以贿赂神祗换取好处,这与破除我执、给予智慧并让人觉悟的宗旨相去甚远。希望各界能加强对出家人的教育,对信众进行正确引导,以提高他们对佛教真谛的认识和尊重。
当前不净、不静、不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佛教传承发展。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商业化问题,将会严重损害到中华文化自信的心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体系。本位坚守,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特殊作用,为社会提供精神慰藉和道德指南,同时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