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念九字真言后果论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演变新旧之争
我刚才提到老子。你阅读过老子,非常欣赏他的思想。老子的哲学,你认为他是唯理主义者吗?《道德经》仅有五千言,但古今注疏则达百千万言。但真正理解他的似乎不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信息——这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但在《道德经》中已经出现了。他说:“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信”,指的是一种同期性,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信息”。这也是庄子的所谓“天籁”(乐)。老子的所说的道,是天道,是一种大周期性的规律。他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着建立在这种周期性基础之上的自然秩序。这一周期性的核心原则,就是由正态向相反状态转化——“反者,道之动。”
但是许多《中国哲学史》书籍中说,中国哲学具有素朴自然的唯物主义传统,如阴阳五行哲学。这类说法多数是不切实际的比附和无稽之谈。应该说,中国传统哲学,不适合被装入源于西方希腊哲学的唯物论/唯心论二元性分类框架中。西方的唯物主义观念起源于希腊哲学中的几个流派,特别是伊壁鸠鲁一派。而后通过法国启蒙哲学和英国机械唯物主义而深刻影响了近代。
启蒙哲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念基础,都建立在牛顿机械物理体系上。这是一种缺乏活力的体系,一种没有生命意识的世界观。而中国、东方传统则与此完全不同,因为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现。在本质上,中国人眼中的宇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系统。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宇宙、事实都是活力充沛的事物。
因此,我对中国思想史进程持以下看法:中国文化起源于太阳崇拜,然后转变为北斗崇拜。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智慧涌现,最终秦汉时期儒家成为主流文化。而魏晋玄学会虚无为本体,并强调尘世享乐,这实际上是一种存在主义思考;隋唐时期佛教兴盛,而士人尊重儒家;民间则崇尚道教,使得佛、道、儒三足鼎立。此外宋明新儒思潮倡导名教,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晚明至清朝士人提出经世致用实用精神,对考据语言训诂也有显著贡献。我相信这些是我对两千年来中国宗教及学术演变的大致了解。如果你愿意,可以简要概述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