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吕祖庙古韵悠长
古观重修,焕发旧日风采
历下区吕祖庙,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大明湖畔,创建于金代,是一处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圣地,以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闻名。历史上,有知府樊时英在明末重修了此庙,并有碑为证。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西院还建了一座升阳观,这也是后来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2013年,吕祖庙取得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并对外开放,而2016年又恢复原名“吕祖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最初由四合院构成,其中正殿是一座三开间、一卷棚、硬山结构的建筑,其造型既稳重大气,又富有变化。然而,由于现代建筑的影响,该遗址只剩下几百平米,尽管已经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还是遭遇了倒塌的命运。
2012年,在济南市文物局和民宗局批准的情况下,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一些重要结构,如升阳观正殿,就在该年的某个时间点完成了全面整修。这些工作是基于“修旧如旧”和恢复古建筑原则进行的,以确保其原始面貌得以保持。
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两侧分别供奉着四足长香炉和三足圆鼎式香炉,上书“升阳观”与“吕祖庙”的字样。大殿前挂着一副书法作品:“天降甘露不潤无根之草,道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署名为山东著名书法家武俊杰先生。此外,还有一副马子恺国学艺术名家的对联:“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九转丹阳练就万劫真仙”。
走进大殿内,可以看到纯阳祖师吕祖正位供奉,以及太乙救苦天尊、圆明斗姥天尊等神祇左右两旁侍候。大殿两侧墙壁上设有祭祖墙,而东西两边分别镶嵌着石碑,其中东墙石碑记载的是18年的重修时期,而西墙石碑则是光绪戊申(1908)重刻的樊时英《吕祖像赞》及画像,这些都是见证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
题壁堂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曾经是一处壮丽非凡的地方。后来,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扩建之后,它成为了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不仅包括道教活动,还包含戏楼、大罩棚等其他设施。这片区域占据约三亩土地,是当地热闹非凡的人潮聚集地之一。
关于题壁堂,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小说故事。一旦人们进入这座神秘而宁静的地方,便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神奇色彩。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里有一首诗,被认为是新题写上的,而且墨迹未干:
曾否当年旧酒楼,
松亭水色静悠悠;
熏风日跻蓬莱岛,
筇杖常经此地游。
世法须从身上想,
机关宜向个中求;
离离青草会心处,
何事浮生空白头。
这首诗署名为木石道人,让刘道长深感震惊,并推测这是由解放之身代笔写下的,因此建议将这一新建的大殿命名为题壁堂。随着时间流逝,这首诗逐渐模糊,最终被抄录刻入石碑以便传承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