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何新旧论静如止水论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之演变与人物情境

何新旧论静如止水论中国传统宗教及学术之演变与人物情境

我读过老子,深受其影响。他是否为唯理主义者,这个问题颇有争议。老子的思想简洁明了,但理解他并非易事。《老子》只有一万多字,却被注解成数百万言。真正在乎他的观点的人并不多。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信息,这在现代看来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概念。但这正如他书中所说:“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里的“信”,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信息。这与庄子的“天籁”(乐)不谋而合。

老子的道,是指天道,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律。他认为自然和社会中都存在着这种周期性秩序。这一周期性的核心原则,就是从正态转化到相反状态——“反者,道之动。”

许多《中国哲学史》的书籍将中国哲学描述为具有素朴自然的唯物主义传统,比如阴阳五行哲学。但这些说法往往牵强附会,不太准确。中国传统哲学不适合用西方的二元性分类框架来概括,它更接近于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泛生命哲学。

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是一种有机体,有生命力,而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则是基于对这个世界本质的一种认识。在本体论上,中国古代哲学是理性主义的,同时也包含伦理主义和个人格德主张。而阴阳五行理论与希腊唯物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我对中国思想史进程的看法,我认为它起源于天文和人文两大因素。在夏商以前,以太阳崇拜为主,在周代转变为北斗崇拜。而在人文方面,则包括了慎终追远的政典文化(尚书)和敬祖尚亲的人伦文化(三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纷争,最终汉武帝罢黜黄老道法及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成为官方教义。此后魏晋玄学兴起,以虚无为本体,并重视尘世享乐,其实是一种存在主义;隋唐时期宫廷崇佛、士人尊儒、民间尚道教形成了佛、道、儒三足鼎立;宋明时期新儒学兴起,以“名教”为核心,即三纲五常;晚明至清末士人们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知识,对经书进行考据语言训诂研究,从而复古新汉学习史,这便是我理解两千年来中国宗教及学术演变的大致脉络。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养生交而不泄 当道士是一辈子...
在一个静谧的山村里,有一位老道士,他的长发如同白雪一般,涂抹着淡淡的墨色,显得格外神秘。他总是身穿一袭素雅的道服,每当夜幕降临时,他便会拿起他的经典书籍,...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道教修行难道不...
火犀雷府蓬头铁面朱元帅:不信道法诸凶徒捉上坛前重加刑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在浩瀚的道教修行世界中,有着无数神秘而强大的神仙和将军,各自掌管着不同的领域和...
道法自然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的智慧之...
探索《三官经》的智慧:道德品格的源泉与光辉 在古老的传说中,尧、舜、禹这三位上古圣贤明君因其广积功德而被尊奉为天、地、水三官大帝。他们的崇高品德和丰富智慧...
《道德经》 道教神秘兵器拷...
孟元帅,酆都巨天力士追摄行刑元帅孟锷,手执金槌勘鬼通名巨天力士孟锷将军,是道教神秘兵器拷鬼棒上“行刑拷鬼孟元帅”的来源。这位神秘的法器掌门人,以其不凡的形...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