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时节养生之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回应于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
秋季三月,万物经过夏日的滋养后,已然长成而盛实,此时天气渐凉,风声急切,地气清肃。万物明净,人应顺应秋气,有所收获内心充实平和安静而有成就感。秋高气爽,可使人心志安定宁静,以缓和秋杀刑伤之气。此时宜顺其收敛之道,使心神志意精气内敛,与秋天清肃之气相和。
若不理解金秋收敛之理,在夏令仍行事,将与秋令相违逆,肺金之气不能涵养,最终导致肺腑虚弱、阴精不足。在冬季寒水当令时,因肺金过失而废,其本不足,则水生不旺,即失于养也。
《月令》记载了立秋至霜降的六个节次,每一个节次都有特定的自然现象,如白露降临、寒蝉鸣叫等,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的警示,让我们必须顺应天地之变化以维护身体健康。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是金属金的象征,它藏精于肺,对呼吸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辛味入肺,可以疏散湿邪,但过分辛辣则损伤皮毛。因此,我们应当谨慎五味,以保持骨骼坚固、筋肉柔软、血液流畅、肌表紧密,这样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本质。
西风生于秋季,大多数病症在肩背部表现,因为此时天地之间的清凉能夹杂着燥热,也可能引发风疟疾病。如果在夏末因为汗液排出不足,而到了秋季才出现风疟,那么这就是由于温热未尽转化为寒冷所致。
总结来说,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深 秋凉爽,都需要我们根据四时变化来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适应不同季节带来的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保持身体健康。这就是养生者必遵循的一条原则——顺应自然法则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