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沪大变革时代社会呼唤纯正的信仰道德经的由来简介为指南
何光沪:在社会转型的黑暗隧道中,燃起信仰之烛,虽微光不足以驱散所有阴霾,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能在这光明中寻找到爱心的激发。2015年初,上海发生踩踏事件,这场悲剧如同时代背景下的隐喻,将人们推向无助与恐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思考,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当我们的信念和规则开始崩溃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求庇护?
土耳其诗人塔朗吉曾在他的诗中留下这样一句祝福:“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这不仅是对旅途中的祈愿,也是对于人类永恒渴望安全与希望的体现。在何光沪的心灵深处,他将这一理念融入了他近年的文章合集《秉烛隧中》。
《秉烛隧中》收录了何光沪2003年至今重要文章,其中既有对宗教学原理及宗教哲学的理论探究,也有对中西历史、文化及社会问题的观照与探讨。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作为中国宗教学发展推动者和见证人的学术成就,还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尊严、制度安排以及个人责任所持有的清晰见解。
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沿袭、制度缺陷以及教育缺席,国人逐渐偏离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何光沪认为,这种偏离导致中国社会出现过度世俗化的问题,而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旧秩序到新秩序转换期,没有稳固的道德指南针。
因此,对于个人的道德生活,以及对于社会伦理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麦奎利的人写了一本书《教神学原理》,它给予了我巨大的启示和支持,使我的信仰更加坚定,并且让我明白这种信仰对于中国社会具有怎样的价值。
回望自己童年的经历,我也许可以说,那些艰难岁月虽然让人感到痛苦,却也锻炼出了我坚韧的一颗心。我相信,只要真诚地追求一种意义,即使那意义再小,它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指引灯塔,让我们能够在黑暗之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最终,我认为,最有益于克服疏离感和痛苦的是全面的知识获取,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这两者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被外界干扰,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时代,并作出符合自我价值观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