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方远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南岳天台派的弘扬
闾丘方远(?~902),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年十六时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二十九岁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以学修真出世之术为主。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
据称得真文秘诀。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与葛稚川、陶贞白吾等为师友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他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即《太平经钞》。
唐景福二年(893),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并访寻方远于余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居之。此举被记载在钱霮所撰《天柱观记》,赞扬了方远:“实紫府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昭宗李晔降诏褒异,并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显闻吴楚。
南唐沈汾《续仙传》载称:近距离从学者多达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高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虚皆能会心理解解道要并升堂奥义。而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及鲁国孔宗鲁等十人,也分别受授思真炼神的妙旨。闾丘方远不仅是南岳天台派的一位重要人物,更以其辑录的《太平经钞》,对弘扬这股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部作品虽然已经严重散失,但他辑录的大体原貌仍然能够让后人窥见其魅力所在,是研究和了解南岳天台派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