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道教创始人宗玄先生与吴筠的故事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但其副作用逐渐显现。太宗以后,一系列服丹致死的事件频发。面对这一情况,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强烈推崇内丹学说,并批判外丹的弊端,从而开创了道教内炼长生内丹派。嵩山天台的玄宗曾向吴筠询问修道之法,吴筠回答:“《道德经》五千言中的精要,比不上一篇自费纸张。”玄宗还问神仙之事,吴筠回应:“这是隐士们长年累月积功修德所得,不是陛下能办到的事。”
在京城期间,吴筠与文武官员并肩就座,他的陈述虽然有时过激,但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心。李林甫、杨国忠执政时期朝廷政治日乱,吴筠预测大乱将来,并多次上奏要求返回嵩山,最终玄宗允许他另建道院,让他住持并传道。
安史之乱前夕,再次请求归于茅山,被准许后不久,大乱发生,玄宗逃往蜀地。在江淮地区盗贼横行肆虐期间,与诗人李白、孔巢父交往,以诗歌相酬和。在这段混乱岁月中,他们以诗歌生活较为平静。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逝世,其友邰冀元等商议给予谥号“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以及其他多部著作,如今仍有《宗元先生文集》流传下来。
二者关于内丹仙道思想,为未来流派奠定基础
吳 筱 在過程 中,对 道 教 理論 有 许 多阐发,並 有 自 己独特 的 实践 经验。这 就 是 他 的 内 丹 思想,也 是 神 仙 道 教 思想 的 一 部 分。他 强调 “ 守 静 去 躁”,认为 人 应 依 静 而 不 应 动,因为动态会耗尽生命气力。他 还 提 出 “恬淡无为” 和 “不悲不乐”,这样才能使 元 气畅 和,这就是通往仙界的重要步骤。此外,他坚信神仙可学,并阐述了成仙几种可能的情况:自然禀赋、通过学习或勤奋但未能成功。他认为不能简单概括所有情况,因此不可轻易断言某种方式可以使人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