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与道教最高神仙之探究在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与道教最高神仙探究在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唐代道教名士吴筠(?——778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目前研究者关注较少,并且一些问题有待商榷。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其生平问题略作考述。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吴筠传》云:“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权德舆《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以下简称《集序》)云:“生十五年,笃志于道,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闳览古先,遐蹈物表,芝耕云卧,声利不入。”1 其《酬刘待御过草堂》自叙云:“弱冠涉儒墨,壮怀归道真。”(孙望《全唐诗补逸》卷之十八)1 可知他在青少年时期,对儒家经学比较熟悉,并曾参加进士考试。可能是由于应举不第的原因,他才笃志于道学。
吴筠有志于道,他首先涉及的是其入道、师承问题。《旧唐书》本传云:“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度士籍,以故又得以直意所欲,不由长安而求高明也。”
从嗣圣元年至天宝初年,有多位大德已去世,如潘师正卒于永淳元年(682)。王适的记载更为准确。他受度时间至迟在嗣圣元年,但传授其正一之法的是冯齐整。在天宝初,他被征至京师后,“请隶度士籍”,这次入籍实际上和他幼年被度有本质区别:幼年入道获得了道教内部与民间认可的资格;而天宝初入籍是官方性的。
作为一个受过儒家经学思想教育的人,是颇有用事之心的,即他所说的“既怀康济心”。但当玄宗问他神仙冶炼之法时,他并没有误导玄宗,而是从君主的不良举动对社稱治乱的影响角度回答。这直接断绝了玄宗的方外之思。
因此,不久,便请求回到嵩山,与冯齐整学习正一之法,并成为此法的重要传人。随着他的日隆,更为玄宗所敬重,又被“召入大同殿”,献出三篇作品,被优诏嘉纳。这反映出他居翰林时的心情,以及对朝政的一些微言讽刺。
最后,由于供奉僧流嫉恨,他们通过奉佛的大力士谗毁了吴筠,这也是导致他的早逝的一个原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于知识分子和信仰者的态度,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冲突。此外,还能窥见那段历史背景下个体追求内心世界与现实政治之间矛盾斗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