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宗玄先生才是吴筠呢他可是道教的主要人物啊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其社会影响深远。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表达对外丹的赞颂,但同时也暴露了其潜在危害。太宗一朝后,服食外丹而死者不绝于耳。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承祯、吴筠等人力倡导内丹学说,以批判外丹之弊,为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开辟新篇章。
吴筠,一位华州华阴(今陕西)出身的才子,他年轻时便展现出了通晓经史和文学才能。他未能通过进士考试,但性格高洁,不随波逐流。早年即有修行之志,与同道心的人一起隐居南阳的倚帝山,并后来成为嵩山道士体玄先生的弟子潘师正门下的弟子,在此精研上清经法,最终掌握了奥秘与法术。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吴筠离开嵩山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先到金陵访道,然后隐居茅山,再东游天台山。在剡地与越中名士共度岁月,他们共同酬唱诗歌,使得吴筠留下了“躁东南”之名,这些作品最终传入京城。此事引起了玄宗的注意,他遣使征召吴筠。抵达长安后,吴筠被令待诏翰林,在大同殿面见玄宗二人论道甚契。
玄宗询问关于神仙的事宜,吴筠回应:“这类事情,是由隐逸者所为,其主要依靠的是积功修德多年的结果,这不是陛下所能办到的。” 在京城期间,每当朝会时,与文武官员并列就座,上奏启禀,有时候言辞激切以表忠心,因此玄宗对他尤为器重。
到了天宝年间(742—756),李林甫、杨国忠辅政,大乱初现,对此预感到大乱将临的吴筠多次向玄宗上奏请求返回嵩山,都未被允许,最终在岳观内另建道院让他住持传道。在叛乱前夕,又一次向玄宗请愿准许回到茅山,此次请求得到同意。不久,即发生中原大乱、江淮盗贼蜂起,而江湖中的许多文人则参与他们活动生活相对平静。在这段混沌年代里,与李白等诗人的往来,也成为了他的另一块美好记忆。
直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在越中逝世,被谥号为“宗玄先生”。其生平著述丰富,以《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心目论》等著作闻名,其中《心目论》一卷、《复淳化论》一卷、《形神可固论》一卷等更是深受推崇。现在,《张元先生文集》的三卷仍流传于世。而他的内丹思想,更是开创了一股新的思想浪潮,为未来各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这就是他独特的心理状态和修炼方法,以及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个世界观念系统,使我们更加理解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探索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