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摆塔文化的道教之韵探索女人无欲则刚的人心态
福州裴仙宫的“摆塔文化”:中秋节的传统与创新
在明嘉靖年间,福州一项独特的习俗——中秋摆塔,被认为是由戚继光凯旋归来时百姓庆祝之举所引起。据说,当时人们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摆放在门口,以示对英雄将军的欢迎。在老福州众多寺庙和塔楼之间,这种活动迅速流行起来,并被称为“摆塔”。清代文献《闽杂记补遗》中记载了这一盛况:“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宝塔,彩色辉丽、雕镂精工,小则数寸高,大则如塔或高七八尺,作十三层,燃灯其中,层层照灼,名曰光明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成为了福州居民在中秋佳节的一种固定的习俗,它既有显耀家族财富之意,又蕴含着尊敬祖先和庆祝节日氛围。这种习惯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也反映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裴仙宫作为宋代建筑之一,在明清时期便开始进行这项活动。改革开放后,该宫殿下陈锦丰道长领导下的管委会致力于保护并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摆塔”的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每到中秋佳节,那里都会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摆台民俗活动。这次仪式通常安排在空旷的地方搭建几张桌子,每张桌子的高度逐渐降低,从第一张紧靠墙壁到第三张相对矮小依次排列。此外,还铺上毯子或被单,为接下来展示各类玩具奠定基础。
这些展出的玩具包括泥娃娃、瓷塑人物、小动物模型以及插在木架上的刀枪等。展示方式要求首先放置一座薄铁皮或木板制成的小型宝座(从7至13层不等),使其成为整个展区最显眼的部分;然后,将各种装饰品,如弥勒佛、八仙和天女散花,以及婚礼仪仗偶像等均匀分布左右前面,每个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注意要根据大小比例布局,使整体看起来协调。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有一个小盆景,即用沙水稻谷模仿自然生长环境,让其发芽到一定程度,然后置于桌上,不仅充满生机,而且寓意五谷丰登。此刻,“摆台”不仅象征繁荣昌盛,还隐含着步步高升的心愿。而今年,在疫情期间,这些古老习俗也演变出了新的形式,比如向医护人员致敬,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们。这样的传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让它们焕发新生的活力。